Translate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管花肉蓯蓉





管花肉蓯蓉
開放分類:植物生物自然藥材
管花肉蓯蓉,是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常生於沙漠中的梭梭、紅柳、白剌、沙拐棗及蒿類等植物根部,依靠這些植物供給養料和水份。它在沙質土壤中,不見陽光能長到50公分至75公分。在地下生長時,沒有葉,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無葉綠素合成。出土後,抽苔的苗莖開始進行光合作用而合成葉綠素,使黃褐色的鱗片變成青紫色。
管花肉蓯蓉- 簡介
管花肉蓯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ight ,列當科,又名南疆大芸、紅柳大芸。莖入藥,有補精血、益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效。

管花肉蓯蓉- 形態特徵


沙漠人參----管花肉蓯蓉
植株高60-100cm,地上部分高30-35cm。不分枝,基部直徑3-4cm。乳白色,乾後變褐色,三角形,長2-3cm,寬約5mm,生於莖上部的漸狹為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穗狀序,長12-18cm,直徑5-6cm;苞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7cm,寬5-6.5mm,邊緣被柔毛,兩面無毛;小苞片2枚,線狀披針形或匙形,長15-17cm,近無毛。花萼筒狀,長15-18mm,頂端5裂至近中部,裂片與花冠筒部一樣,乳白色,乾後變黃白色,近等大,長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長6-10mm,花冠筒狀漏斗形,長4cm,頂端5裂,裂片在花蕾時帶紫色,乾後變棕褐色,近等大,近圓形,長8mm,寬1cm,兩面無毛。雄蕊4枚,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7-8mm處,長15-17mm,基部膨大並密被黃白色長柔毛,花藥卵形,長4-6mm,密被黃白色長柔毛,藥室基部鈍圓,不具小尖頭。子房長卵形,花柱長22-25mm,柱頭扁圓球形,2淺裂。蒴果長圓形,長10-12mm,直徑7mm。種子多數,近圓形,乾後變黑色,外面網狀。花期5-6月,果期7-8月。產新疆全疆,但以南疆的民豐分佈較集中,生於水分較充足的檉柳叢中及沙丘地,常寄生於檉柳屬植物的根上。
管花肉蓯蓉- 生物學特性
管花肉蓯蓉位列當科肉蓯蓉屬,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別名紅柳大芸,地下莖黃色,肉質肥厚扁圓形,肉質鱗片狀,葉密集,頂生圓錐花序,蟲媒花,紫色或黃色,花萼鐘形,蒴果卵形,二裂,無真正的葉,不含葉綠素。肉質莖一旦出土,受到陽光刺激,馬上由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開始開花結實,肉質莖中營養被消耗盡,中空枯萎。種子壽命長,細小且多,千粒重0.09g左右,一般每株結種子1~30萬粒。當種子成熟後埋入沙土中,紅柳根系的毛根生長接觸到肉蓯蓉種子種臍處,種子受到刺激開始萌發,寄生在紅柳根上,生長1年或數年出土結實,完成一個生活週期。

管花肉蓯蓉- 分佈狀況
廣泛分佈於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及前蘇聯中亞地區
管花肉蓯蓉- 生長習性
管花肉蓯蓉分佈於檉柳灌木叢植被,沒有出土的管花肉蓯蓉披掛黃色鱗甲,很像古代戰將披掛的戰甲,故名"黑司令"。單個的管花肉蓯蓉似兵器,有花朵和含苞未放的花蕾。剛開的花是白色,後來變成紫色,並有芳香氣味。成片的管花肉蓯蓉如不及時採集,會形成白紫色花叢,十分艷麗。一叢沙漠灌木一般寄生一窩管花肉蓯蓉,最多發現過五窩。通常每窩只有一條根寄生管花肉蓯蓉。寄生管花肉蓯蓉的根不再長鬚根和側根。


管花肉蓯蓉- 生衍繁殖
管花肉蓯蓉
管花肉蓯蓉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的沙漠乾旱地區能生衍繁殖,是與它的種子及寄主紅柳等灌木的頑強特性分不開的。自然界的管花肉蓯蓉種子脫離蒴果飛落沙地以後,由於環境乾燥,長期不會腐爛。種子隨風到處飄遊,一旦遇到寄主紅柳等灌木的毛根細胞,它們結合在一起,長出管花肉蓯蓉蘆頭。因靠灌木主根吸收深層的地下水,使管花肉蓯蓉蘆頭得以生長發育。蘆頭得到充分的養料和水分逐漸變粗,紅柳根也逐漸長大。這時蘆頭就形圓形的萌發尖。蘆頭可以一連多年長出管花肉蓯蓉,而管花肉蓯蓉卻是當年生長當年成熟。因此,確切講,管花肉蓯蓉是一年生植物。要說多年生,那是指蘆頭和它的寄主。

管花肉蓯蓉- 採摘時間
管花肉蓯蓉以採摘的時間分為春管花肉蓯蓉和秋管花肉蓯蓉。春管花肉蓯蓉每年四月開始採挖,經過夏季炎熱陽光下翻曬,肉質、地莖曬乾後包裝調運,秋季生長的管花肉蓯蓉採挖空心時期在9至10月份。它的個體比春季管花肉蓯蓉略小,含水份和春管花肉蓯蓉一樣,但由於秋末冬初陽光弱,溫度低,日照時間短,難以保證質量、規格。

管花肉蓯蓉- 人工種植
管花肉蓯蓉

且末縣防風治沙工作站通過對管花肉蓯蓉(Cistanche tubulosa wight)人工種植深度對管花肉蓯蓉的接種率、越冬、產量的試驗,以取得人工種植管花肉蓯蓉的最佳深度。
試驗地
位於且末縣車爾臣河中游東岸的廣袤的沙漠上,該沙漠區年降水量12mm,蒸發量3700 mm,空氣相對濕度為35%,年均氣溫10.10 ℃,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6.40 ℃ ,夏季極端最高氣溫43.50 ℃,7月均溫25.20 ℃,1月均溫-9.20 ℃,夏季沙表溫度可達70 ℃以上,無霜期167d,年均風速≥2.50m/s,年≥8級大風15.80 d,最長達37d,主害風為東北風,沙塵暴日數24.50 d,最多達53d,浮塵天氣 193.70d,沙丘活動性極強,年均向西南方向移動距離可達20m,沙漠地貌極易改變。地下水埋藏11.30 m,幾乎無任何天然植被。
試驗材料的選擇
管花肉蓯蓉人工種植的技術關鍵是要提高種子的接種率,據劉銘庭研究,1kg管花肉蓯蓉種子(約1千萬粒)撒種只能種25畝地,種子利用率只有5~8萬。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有關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反複試驗研究 ​​,研製了管花肉蓯蓉種子接種紙,每張紙上均勻分佈有180~200粒經過優選的良種,通過這樣的處理,種子利用率提高到1/200,我們則選用了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製的管花肉蓯蓉種子接種紙進行人工種植。
試驗設計
為了盡可能使試驗中其它因子一致,其設計為在同一條支管同一條毛管進行深度為40 cm、60 cm、80 cm、100 cm對比,並在不同的毛管、不同的支管進行反复。並儘量使每一對比在1 d內完成。每一種植深度種植1 000穴,共計種植4 000穴。
種植時間 
管花肉蓯蓉一年四季均能種植,但最適合季節為春秋兩季,我們於2004年4月15日開始進行人工種植,4月29日結束。
種植方法 
人工營造的防沙治沙林為東西走向,在行間南側距紅柳根部60cm處,分別挖深40cm、60cm、80cm、100cm、長40cm、寬30cm的接種穴,每1條毛管每種深度均為20穴,將接種紙以45度角放置於坑底,每穴放1張接種紙,回填沙土10cm厚左右,然後均勻灑100g複合肥料,最後再回填沙土至地面平,踏實。
撫育管理 
因管花肉蓯蓉為寄生植物,接種後紅柳的營養狀況決定管花肉蓯蓉的產量及生長速度,因此,接種後,應加強對紅柳的撫育管理和病蟲害防治。4、5、9月每隔20d放水1次,每次8 h,滴頭間距1m、滴水量為3.60L/h,6、7、8月每隔15d放水1次,其它同上。在我站的防沙治沙林中,紅柳主要病蟲害為紅柳條葉甲,發生時間為4月中旬至5月下旬,根據發生病蟲害的情況來確定防治方法,如小面積發生,用人工捉蟲方法進行防治,如大面積發生,用農藥進行防治。
採挖 
在採挖管花肉蓯蓉的過程中,將要出土的管花肉蓯蓉從寄生部位以上3~5 cm處用利器切斷,再回填沙土至地面平,把寄生部位埋好踏實,可在斷口部位及寄生部位繼續萌發出多個分枝,起到1年種植年年採挖的效果。 因管花肉蓯蓉是寄生植物,40cm深的土壤中紅柳的根系最多,隨著深度加深,紅柳的根系減少,因此40cm深的肉蓯蓉種子接種機率最大,100cm深的接種機率最小。
管花肉蓯蓉水份含量為75%~80%,試驗地的沙漠凍土層深度為50cm,秋季沒有採挖的肉蓯蓉如果在冬季長到距地面50cm以內,就很容易受凍開春解凍腐爛,不能安全越冬。  
通過上述管花肉蓯蓉人工種植不同深度對產量的影響試驗,得出種植不同深度對管花肉蓯蓉的接種率、越冬及產量有較大影響,最佳種植深度為60cm。如要追求較大的個體,可把種植種植深度定為80cm左右。

管花肉蓯蓉- 藥用價值

管花肉蓯蓉可食用,而且有滋補的藥物功能。
《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治"五勞七傷,補中,除體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夕服輕身"。《名醫別錄》言其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甄權藥性本草》中有"益髓悅顏色,治女人血崩,男人壯陽,大補益,主赤白下"的記載。
和田維吾爾醫生也將管花肉蓯蓉列為滋補藥。
管花肉蓯蓉,“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洩,故有從容之名”。又因肉質肥厚,所以叫肉蓯蓉。它還有金筍、地精等高貴的別名。

管花肉蓯蓉是貴重而罕見的寄生藥材,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男子陽痿、女子不孕、血崩、帶下、腰膝冷痛、筋骨無力、血枯便秘等症,有“沙漠人參”之美譽。現代研究表明,它具有提高腎功能、增強記憶力、抗老年癡呆、抗衰老、抗疲勞、調節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歷來民間常作食品服用,以作滋補之用。和田維吾爾醫生也將大芸列為滋補藥。

增強記憶力防治老年癡呆症  
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以及腦血管疾病的不斷增加,老年癡呆症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再加上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每個人壓力都很大,導致記憶減退、疲勞綜合症的發病率快速增長。如何預防和早期治療老年癡呆症,如何防止記憶力減退成為各國科學家們關心的課題。科研人員多年的研究,發現管花肉蓯蓉具有明顯的提高學習記憶作用,對記憶衰退和老年癡呆症有明顯的療效。 
 它主要通過4種途徑提高記憶力、防治老年癡呆症

1、保護神經細胞,抑制神經細胞的凋亡; 

 2、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和修復; 
 3、增加腦內神經遞質的釋放; 
 4、改善腦循環。

韭菜籽中的微量元素功用






韭菜籽中的微量元素功用為:
鋅-為胰島素及多種酵素的成分,參與核酸及蛋白質合成。參
與能量代謝。
鎂-參與醣類的代謝,為能量代謝因子。
與鈉、鉀、鈣共同維持心臟、肌肉及神經等正常弁遄C
鈣-維持心臟、肌肉正常收縮及神經的感應性
幫助血液凝固、控制細胞的通透性
鐵-組成血紅素及肌紅素的成分。
參與紅血球的形成。構成血紅素的重要成分。
鉻、硒、錳、硫、銅、鉀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維生素B1-參與能量代謝。維持心臟、神經系統的效能。
維生素B2-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皮膚的健康。
維生素C-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鐵的吸收。

經實驗證實韭菜籽對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可有效改善,這個健康網站www.hnw.com.tw你可以參考看看,他們有請到陳耀寬博士說明韭菜籽的功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起陽籽的功效?

起陽籽是任何人都可以服用嗎,
還是有分體質才會有成效?


起陽籽就是韭菜籽它含有豐富的
. 鉻. 錳. 鍺. 銅. 硒. 鉀. 鎂等
超過10種的天然鹼元素及維生素
為人體必須的營養素
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刺激荷爾蒙分泌 能夠增強
新陳代謝與免疫系統的功能障礙
幫助人體預防病痛根源
維持健康的鹼性體質

 

每公斤韭菜花只能收到5 0克的韭菜籽
韭菜籽富含韭菜最精華的營養元素

*知識補增*
韭菜籽為激性劑是韭菜的精華
是屬於藥食同源的食物
即可以作為日常食物 也可以入藥
「韭菜籽」有良好的藥用價值
其味辛 入肝經 溫中 行氣 散瘀
其主要功效為補肝腎 暖腰膝
助陽固精 主要用於陽痿 早洩 遺精
遺尿小便頻數 腰膝酸軟 冷痛
白帶過多...等症的治療

*溫馨小提示*
起陽籽不是任何人都可服用
凡陰虛內熱或眼疾 瘡癢腫毒
易引起過敏的人都不宜吃
※服用期間少酒 少辛辣
怕熱的腎虛患者慎用

韭菜籽- 簡介



 







韭菜籽- 簡介
藥物名稱: 韭菜籽 
拼音:Jiucaizi。 
出處《名醫別錄》。 
類別:種子類。 
英文名稱:Leek seeds。 
別名:韭子,韭菜籽,韭菜仁。 
基原: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的干燥成熟種子。
韭菜籽- 植物形態

生長地:生長於田園,全國各地有栽培。
韭菜種子在河南扶溝縣產量較大。 
藥材性狀:成熟種子呈扁卵形或半卵形,長2~4毫米,寬1.5~3毫米,表面呈黑色,一面突起,粗糙,有細密網狀皺紋,另一面微凹,皺紋不顯。頂端鈍,基部略尖,可見一點狀突起的種臍。質硬,氣特異,味微辛。以黑色、子粒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採製: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序,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生用或鹽水飲用。 
化學成分:含硫化物、 
類、 維生素C等。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腎,肝經。 

功效∶溫補肝腎,壯陽固精,暖腰膝。
韭菜籽- 功能主治

陽痿 遺精、白帶白淫,遺尿,小便頻數、腰膝酸軟、冷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忌服。 
韭菜籽用於肝腎缺乏,腎陽虛衰所致的陽痿,腰膝酸軟痛苦.韭子有補肝腎,暖腰膝,壯腎陽的功用.可單味用,或與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等補腎壯陽之品共同運用.用於腎氣不固所致的遺精,尿頻,遺尿,帶下清稀.韭子有補腎溫陽,固精縮尿的成效,如《令媛要方》單用本品研末或作蜜丸服,腎虛遺精帶下.治遺精,亦常與龍骨, 
菟絲子配伍,如《丹台玉案》四妙丸.《魏氏家藏方》則以韭子配伍補骨脂,益智仁等補腎縮尿藥,治腎與膀胱虛冷,小便頻數.
韭菜籽- 適宜搭配

以下是韭菜籽的一些常見搭配,供您參 ​​考。 
1. 
韭菜籽粉 +枸杞:用於補腎益精、滋陰補陽、養肝明目、壯陽防早洩、固精止遺等。 
2.韭菜籽粉+鎖陽粉:用於補腎壯陽、腎虛陽痿、早洩、夜尿頻多、腰膝酸軟等。服用方法:兩者按2:1比例打成粉,一天兩次,一次8-15克。 
3.韭菜籽粉+鎖陽+熟地黃+肉蓯蓉:用於補腎壯陽、益精補血、烏髮強筋、固精止遺、早洩陽痿。暖胃健脾等。(另可一起配枸杞+黃芪來鞏固) 
4.韭菜籽粉+山藥粉:有補腎壯陽、益腎填精作用外,還有補肺、健脾的作用。
韭菜籽- 服用方法

一籽坊韭菜籽粉每天中午晚上各1次,飯前飯後都可以,每次一勺子(10克左右),放入半小杯溫開水,搖勻後,直接喝掉!
韭菜籽- 服用周期

30天為1個療程(3包),根據個人體質吸收情況,一般3個療程可痊癒。長期服用效果更佳!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瑪咖MACA“安第斯人參”

  
瑪咖MACA“安第斯人參”

瑪咖MACA又譯“瑪卡”,西藏地區叫“邁卡”。

瑪咖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就是“女人美容去色斑,男人壯陽,天然偉哥”。
 
中醫講腎分陰陽,滋補腎陰最好的藥材當屬鐵皮石斛,天下“九大仙草”之首,浙江人稱之為“ 鐵皮楓鬥”,這種藥材滋陰補腎天下第一,而如果您是腎陽虛,也就是需要壯陽的話,應該買瑪咖,聽說過瑪咖嗎?
這是英文名的譯音,在雲南藏區這種 藥叫“邁卡”,全世界有兩個地方盛產瑪卡,一個在南美秘魯的安第斯山區,另一個就在雲南滇西北山區。

國際上把瑪咖稱為“安第斯人參”,它是秘魯國寶,秘魯 一年有40噸瑪卡出口,每噸價格高達160萬歐元,近40年來世界各國競相引種瑪卡,但無一成功,原因是瑪咖只能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而 且緯度超過30度的地方它也無法存活,而在雲南香格裏拉的雪域高原上自古就有野生瑪卡生長,而由於野生瑪卡非常稀少,加之藏族人重男輕女,對生殖的要求特別迫切,瑪咖基本上無一外流,被他們視為秘方神藥,在香格裏拉藏區流傳著“嚼七根蟲草不如含一片瑪咖”的說法,在2000年的時候,雲南的高原雄鷹, 被稱為中國的瑪咖之父、有著納西和藏族血統的楊勇武先生把瑪卡人工育苗成功。經過了十年的發展,已有5000畝的種植規模。
現在在東亞的日本、韓國,西亞 的沙特,東南亞的泰國,您看到的瑪咖產品原料幾乎全部來自雲南。
日本、韓國,足球隊從2002年開始把瑪咖作為必備保健食品。

如果大家感興趣;大家到了麗江可以去買一點,但吃的時候一定要註意,這種藥很補,少年兒童不能吃,而且體熱上火的 時候要少吃老公老婆一定要一起吃,為什麽呢?因為男人吃了瑪咖女人就受不了,女人吃了瑪咖男人受不了,所以老公和老婆一起吃,怎麽樣?床板受不了。
不過 在雲南的藏區確實是男女都有喝瑪卡酒的習慣,因為現代醫學證實瑪卡不但有補腎陽的功效,更是激發動物荷爾蒙分泌的金鑰匙,在美國瑪卡被稱之為“荷爾蒙的發動機”。如果女性因激素分泌減少而性欲冷淡或臉上出現色斑,可以嘗試服用瑪卡,效果非常明顯。
瑪咖的吃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 通行的吃法,就是買瑪咖精片,早晚空腹各服1-2粒;另一種就是藏族人的吃法,用瑪咖1兩(50克)、紅景天或三七或西洋參50克泡高度白酒(5公斤), 泡1個月開始飲用,每晚睡前兩小時喝一小杯,連續服用至自己實火太重或流鼻血就要停止。
當然,瑪咖也有副作用,就是熱補,大家註意感冒的時候不要吃,特別 是瑪咖酒。
瑪咖的功效與作用從醫學臨床證實,瑪咖除補充能量、改善睡眠、恢復體力外,還有調節內分泌、恢復荷爾蒙、抑制癌細胞、緩解糖尿病、攻克前列腺的作用。瑪咖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完全沒有副作用的安全食品。
瑪卡不直接向人體補充營養,被吸收後直接作用於下丘腦和腦垂體通過瑪咖多糖、瑪咖蛋白、瑪咖生物堿及多種活性物質自然調節內分泌系統,激發臟器原有功能,恢復荷爾蒙,平衡激素,使人體從正常的飲食中汲取營養,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實現旺盛精力和體魄健康。被譽為“荷爾蒙發動機 ”、“內分泌調節器”、“恢復人體臟器原有功能的天然工具”。

Maca瑪卡植物的營養成份與功效之探討


瑪卡植物(Maca)的營養成份與功效之探討
李淑玲、傅正思
中州技術學院
摘 要
瑪卡(Maca)學名Lepidium meyenii,又稱為秘魯人蔘(Peruvian ginseng),
是秘魯安地斯山脈上高冷十字花科植物,為近年來國際上矚目的天然保健食
品。瑪卡為純天然的藥用植物,具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重要生理活性成分,
近年來,學者們逐漸證實瑪卡植物在調整內分泌系統、提高抗氧化能力與抗
疲勞之功效、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治療更年期綜合症、舒緩焦慮、增
強記憶力及注意力等作用上有所成效。瑪卡植物已先後被美國太空總署、國
際登山組織聯盟、2002 韓日世界盃等單位作為指定保健產品,本篇將針對瑪
卡植物之成份、藥理功效、食用安全性等進行探討,提供給運動教練與運動
員們新的資訊。
關鍵詞:瑪卡、祕魯植物、荷爾蒙、抗氧化。

ㄧ、前言
近幾年來,各國的傳統草藥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寄望將中草藥的功
效運用在運動選手上,使選手在體能高度訓練的情況下,能藉助補給使身體
到達最優秀的狀態,因此,許多草藥被用來提高運動成績(耐力和力量)、促
進運動後恢復、保持高強度訓練下身體的健康、強壯肌肉及減肥等作用,傳
統中草藥作為合法的營養增補劑之相關研究,已成為運動醫學與運動營養研
究的熱點課題。瑪卡(Maca)為純天然的藥用植物,是近年來國際上矚目的保
健食品之ㄧ,是秘魯安地斯山區唯一的十字花科種植物,具有多種對人體有
益的重要生理活性成分,瑪卡在南美的食用歷史已經有5800 多年,傳統上用
於強壯身體、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抗抑鬱、抗貧血等徵狀;近幾年來,
學者在瑪卡的化學成分鑒定及活性成分分離等進行科學探討,而其藥理作用
陸續在動物模式以及人體實驗模式中被證明。近年來在媒體報導中指出,瑪
卡植物已先後被美國太空總署、國際登山組織聯盟、2002 韓日世界盃作為指
定保健產品、在2003 年祕魯足球隊因全體服用瑪卡而改變了祕魯足球史,登
上南美洲盃足球冠軍等,由上列報導中不難發現,瑪卡已漸漸於運動相關的
活動中使用,然而,為加強對此新興營養品之了解,本篇將針對瑪卡植物之
成份、藥理功效、食用安全性等進行探討。

二、瑪卡植物之簡介
瑪卡(Maca),學名Lepidium meyenii,又稱為秘魯人蔘(Peruvian ginseng),
是秘魯安地斯山脈上高冷「十字花科」植物,而秘魯安第斯山脈上為低溫、
強風且生態條件惡劣,不適於其他作物生長,因此瑪卡為秘魯安地斯山脈
4000 米以上唯一能生存的植物,瑪卡是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有貯藏根、
貼地生長的短莖和葉,而地下膨大的「貯藏根」是主要食用部分;關於瑪卡
植物學和一些傳統藥用價值的研究,逐步得到研究者的科學驗證,尤其是
1990 年以後,瑪卡的化學成分鑒定、活性成分分離及其藥理作用等逐漸被探
討,學者發現經乾燥的瑪卡根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0.2%)、醣類(59%)、脂
肪酸(2.2%)、20 種氨基酸、7 種礦物質、8 種維生素和多種生物鹼(alkaloids)、
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s)、固醇(sterol)、多醣體(polysaccharida)、牛磺酸、植
物多酚及皂角苷等活性成分(Dini, et al., 1994; Muhammad, et al., 2002)。
乾燥瑪卡根中的胺基酸含量,以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支鏈胺基酸」含
量較高,礦物質含量以鉀、鈣、鐵、鋅的含量尤為突出,而瑪卡脂肪含量不
高,但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等)在脂肪酸中的比例可達到52%以
上(Valentova & Ulrichova, 2003),另外,乾燥瑪卡根中含獨有的瑪卡烯
(manaenes)及瑪卡醯胺(macamides),目前被認為是瑪卡提取物中具促進性功
能的有效物質之一(Zheng, et al., 2000; McCollom, e
 

三、瑪卡植物之藥理功效
瑪卡在南美的傳統食用上,用於強壯身體、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
抗抑鬱、抗貧血等徵狀;近幾年來,學者們陸續在動物模式以及人體實驗模
式中,發現瑪卡植物在調整內分泌系統、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提高抗
氧化能力、治療更年期綜合症、舒緩焦慮、增強記憶力及注意集中力等作用
皆有不錯的效果,以下針對目前文獻中,針對瑪卡植物對提高生育力與改善
性功能、女性更年期綜合症、提升抗氧化與抗疲勞能力及其他功能等研究議
題進行探討。
(1)提高生育力與改善性功能
瑪卡傳統上用於解決人和牲畜的不育問題,在動物試驗研究中,Zheng
等人(2000)對瑪卡植物進行分離提取,用提取物餵養老鼠後發現雌雄老鼠的
性功能皆有明顯提高,研究推論引起性功能改善的物質可能與瑪卡中所含
瑪卡烯和瑪卡醯胺有關,而且芥子油苷成分也可能對改善性功能有影響
(Zheng et al., 2000);Cicero 等人(2001)研究發現無論是短期或長期進行瑪卡
粉末的餵養,都會提高實驗鼠的性能力(交配潛伏期、射精潛伏期、交配频
率、交配間隔期、交配效能);另外,Gasco 等人(2007)研究發現瑪卡補充能
有效提高動物體內精子的流動性和精子的數量;在人體實驗方面,學者
Gonzales 等人(2001)以60 名24-44 歲男性進行臨床試驗,分別補充四個月
之安慰劑、1500 毫克/天或3000 毫克/天的瑪卡萃取物,結果發現給予瑪卡
補充者的精子數量均有增加;Gonzales 等人(2002)另一研究中,以21-56 歲
男性為研究對象,進行12 週之瑪卡補充(1500 或3000 毫克/天),發現於補
充期第8 週時即可有效改善性慾望及精子數量
,雖然體內睪固酮等荷爾蒙
濃度並沒有顯著的變化,但臨床研究中亦發現補充瑪卡對減少受試者焦
慮、抑鬱,以及提高對生活活力方面有所提升;由目前動物實驗以及人體
實驗中顯示,瑪卡補充對瑪卡對於提高生育力及改善性功能上有正向之意
義(McKay, 2004)。

(2)改善女性更年期綜合症
女性更年期綜合症是由於女性進人更年期時發生之各種徵狀,此症目
前不被認為是單純的軀體疾病,體內之性激素水平紊亂(雌性激素減少)是極
重要的病因,瑪卡傳統上用於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症,秘魯的醫學專家指
出相對於荷爾蒙治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瑪卡是在一種
完全不同的作用方式下發揮效用,瑪卡中含有的生物鹼作用於下視丘和腦
垂體,具有調節內分泌腺如腎上腺、甲狀腺、胰腺、卵巢等的功能,從而
可以平衡荷爾蒙,進而來改善內分泌腺的功能(Valentova & Ulrichova, 2003;
Zhang, et al., 2006)。如Zhang等人(2006)以切除卵巢的大鼠為研究對象,結
果發現:瑪卡提取物能減低雌激素缺乏而產生的骨質流失狀況,因此學者
將研究結果及傳統使用的療效進行探討,推論瑪卡將可改善停經後雌激素
減少所造成骨質流失的問題,並進而改善女性更年期綜合症,然而相關研
究仍需進一步探討。
(3)提升抗氧化與抗疲勞能力
Vecera等人(2007)研究中,給予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之動物鼠
(Hyper-triglyceridemic rats)服用瑪卡乾燥粉末,發現服用瑪卡之老鼠肝臟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mutase;SOD)活性及穀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濃度顯著提升,血漿中血脂與膽固醇濃度顯著下降,研究顯示瑪卡補
充具有降低血脂及提升抗氧化之能力(Vecera, et al., 2007);張永忠等人(2005)
探討瑪卡多醣成分的體外抗氧化保健作用,發現瑪卡多醣成分可顯著抑制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引起肝臟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發生,學者
推論瑪卡多醣抗氧化作用,可能與直接清除自由基,並抑制自由基導致的
脂質過氧化反應有關(張永忠、余龍江、金文聞、李碩, 2005);亦有學者採
用動物試驗驗證瑪卡乾燥粉末的抗疲勞功效,發現瑪卡乾燥粉末可明顯延
長小鼠負重游泳試驗時間,明顯降低小鼠運動時血清尿素氮濃度,並有助
於小鼠運動後血乳酸的消除,發現瑪卡具有抗疲勞之成效(余龍江、金文聞,
2004; 高珊、童英、熊曉燕、張懿、吳少平, 2006)。
(4)其他功能
一些傳統的功能,如瑪卡有平喘作用,可以用於治療哮喘症,可能是
由於瑪卡中含有的類固醇以及促腎上腺素類物質之作用,另外,由於瑪卡
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是其中的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傳統藥用會以
補充瑪卡來增加肌肉量
,瑪卡的強化肌肉的作用可能與含有的高蛋白有
關;瑪卡還可以預防各種類型的貧血,很可能與瑪卡的高營養素(尤其是礦
物質:如鈣、鐵成分)密不可分(Gonzales & Valerio, 2006; 肖偉、彭勇、許利
嘉、陳士林、肖培根、劉勇, 2007)。然而,學者指出大多傳統功效還需做進
一步的研究驗證。
四、食用瑪卡之安全性
瑪卡一直為安第斯山脈高山地區印加人的食物來源之一,它的鮮根可
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曬乾後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當
地人常把瑪卡鮮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為一種飲料飲用,幾個世紀來至今
未發現其有任何毒性的報導,有關瑪卡安全性的實驗資料指出,瑪卡在體
內和體外試驗均是安全(Valerio & Gonzales, 2005),且近期的研究中,將瑪
卡分別以水及甲醇技術進行萃取,其萃取物在體外的實驗中沒有顯示肝細
胞毒性傷害(Valentova, et al., 2006);在人體臨床試驗Gonzales (2002)等人研
究使用1.5 克/天及3.0 克/天之劑量,結果顯示兩種劑量對人體無產生任何
副作用;目前在一般市售產品中人體所建議的食用劑量為1-6 克/天
(Anonymous, 2003)。瑪卡的功效已經得到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的相關認
證,不僅如此,瑪卡也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列入目錄之中,是被推薦食用的安全食品,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

五、結語
瑪卡獨特的藥理作用、豐富的營養價值、純天然藥用植物的特性及幾
千年傳統食用的安全性,已使瑪卡風靡歐洲、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
瑪卡產品已有秘魯、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瑞士、日本、法國、澳
大利亞、西班牙等國生產,這些在國際上的瑪卡產品多是利用瑪卡的「藥
膳兩用」性質開發成各種各樣的保健食品和營養補充劑,也有把瑪卡提取
液和其他藥材一起製成非處方藥的藥膳,主要用於增強精力、改善性功能、
調節荷爾蒙、提升抗氧化以及抗疲勞之功效,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專家
們向運動員推薦食用瑪卡,以幫助他們快速恢復體能,然而要想進一步開
拓瑪卡的醫藥應用,必須強化瑪卡在醫藥基礎與應用醫學之研究,將可用
更嚴謹的科學證據支持瑪卡的效用,同樣地,在運動醫學與運動營養研究
上,瑪卡在運動科學研究上也是需進一步驗證,以強化瑪卡對運動員實際
應用上的效益。

參考文獻
余龍江、金文聞 (2004). 瑪咖(Lepidium meyenii)干粉的營養成分及抗疲勞作用研
究. 食品科學, 25(5), 164-166.
肖偉、彭勇、許利嘉、陳士林、肖培根、劉勇 (2007). 秘魯特產藥用植物瑪卡研
究的新進展.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9(3), 102-106.
高珊、童英、熊曉燕、張懿、吳少平 (2006). 瑪咖與西洋參緩解體力疲勞作用對
比試驗研究. 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 23(4), 4-6.
張永忠、余龍江、金文聞、李碩 (2005). 瑪咖多糖抗氧化保健作用研究. 食品科
技, 8, 97-99.
Anonymous (2003). Royal maca. Available from
www.naturalhealthconsult.com/Monographs/maca.html. Cited 3rd October
2006.
Cicero, A. F., Bandieri, E. and Arletti, R. (2001). Lepidium meyenii Walp. improves
sexual behaviour in male rats independently from its action on spontaneous
locomotor activit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75(2-3), 225-9.
Dini, A., Migliuolo, G., Rastrelli, L., Saturnino, P. and Schettino, O. (199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epidium meyenii. Food Chemistry, 49(4), 347-349.
Gasco, M., Aguilar, J. and Gonzales, G. F. (2007). Effect of chronic treatment with
three varieties of Lepidium meyenii (Maca) o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and
DNA quantification in adult male rats. Andrologia, 39(4), 151-8.
Gonzales, G. F., Cordova, A., Gonzales, C., Chung, A., Vega, K. and Villena, A.
(2001). Lepidium meyenii (Maca) improved semen parameters in adult men.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3(4), 301-3.
Gonzales, G. F., Cordova, A., Vega, K., Chung, A., Villena, A., Gonez, C., et al.
(2002). Effect of Lepidium meyenii (MACA) on sexual desire and its absent
relationship with serum testosterone levels in adult healthy men. Andrologia,
34(6), 367-72.
Gonzales, G. F. and Valerio, L. G., Jr. (2006). Medicinal plants from Peru: a review of
plants as potential agents against cancer. Anti-cancer Agents in Medicinal
Chemistr, 6(5), 429-44.
10
Mccollom, M. M., Villinski, J. R., Mcphail, K. L., Craker, L. E. and Gafner, S. (2005).
Analysis of macamides in samples of Maca (Lepidium meyenii) by
HPLC-UV-MS/MS. Phytochemical Analysis, 16(6), 463-9.
Mckay, D. (2004). Nutrients and botanicals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examining the
evidence.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9(1), 4-16.
Muhammad, I., Zhao, J., Dunbar, D. C. and Khan, I. A. (2002). Constituents of
Lepidium meyenii 'maca'. Phytochemistry, 59(1), 105-10.
Valentova, K., Buckiova, D., Kren, V., Peknicova, J., Ulrichova, J. and Simanek, V.
(2006). The in vitro biological activity of Lepidium meyenii extracts. 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 22(2), 91-9.
Valentova, K. and Ulrichova, J. (2003).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and Lepidium
meyenii - prospective Andean crop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Biomedical Papers of the Medical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Palacký, Olomouc,
Czechoslovakia, 147(2), 119-30.
Valerio, L. G., Jr. and Gonzales, G. F. (2005). Toxic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outh
American herbs cat's claw (Uncaria tomentosa) and Maca (Lepidium
meyenii) : a critical synopsis. Toxicological Reviews, 24(1), 11-35.
Vecera, R., Orolin, J., Skottova, N., Kazdova, L., Oliyarnik, O., Ulrichova, J., et al.
(2007). The influence of maca (Lepidium meyenii) on antioxidant status, lipi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rat.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62(2),
59-63.
Zhang, Y., Yu, L., Ao, M. and Jin, W. (2006). Effect of ethanol extract of Lepidium
meyenii Walp. on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05(1-2), 274-9.
Zheng, B. L., He, K., Kim, C. H., Rogers, L., Shao, Y., Huang, Z. Y., et al. (2000).
Effect of a lipidic extract from lepidium meyenii on sexual behavior in mice
and rats. Urology, 55(4), 598-602.

蜂膠&蜂王乳的利害



蜂膠的功效 A

  ‧蜂膠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對多達幾十個菌種,包括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鼠傷寒桿、牙周疾病的致病菌、癬菌等都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蜂膠能增強某些抗生素的作用。蜂膠不僅能單獨使用,對致病細菌、病毒、原蟲等,有抑制或殺滅作用,而且還能和某些抗生素和青黴素(Penicilin)等合用,提高這些抗生素的抗菌力量及延長其抗菌活性。
  ‧蜂膠有促進組織細胞再生的作用。用蜂膠處理的傷口癒合快。可治療花膿傷口、創傷、手術切口、燒傷。
  ‧蜂膠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已有試驗表明,對卵巢癌細胞、結腸癌細胞、骨髓癌細胞、白血病細胞、乳腺癌細胞、淋巴瘤細胞的生長,都有抑製作用。
  ‧蜂膠既能降甘油三脂,又能降膽固醇,因此也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腦溢血、中風等。
  ‧蜂膠是糖尿病的真正剋星。如能搭配蜂王漿服用,效果更佳。蜂膠中豐富的黃酮類、萜烯類等藥效成分具有單獨或協同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對正常人的血糖沒有影響。黃酮類化合物還能夠起到活化細胞促進組織再生作用,可對發生病變的胰島素細胞進行修復。
  ‧蜂膠對胃潰瘍有治療作用。
  ‧蜂膠對感冒、偏頭痛有治療作用。
PROPLIS
蜂膠的功效
蜂膠的功效 B

  ‧蜂膠治療肝病。蜂膠對於長期喝酒造成的脂肪肝、肝損傷有很強的修復作用,可以有效地預防酒精性肝和酒精性肝硬化,預防肝細胞中脂肪的積存,從而對脂 肪肝進行有效地預防及治療。而且,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蜂膠,不僅能夠殺滅肝炎病毒,抑制病毒在肝臟細胞內複製,而且能夠強化機體免疫能力,使乙肝轉陰。
  ‧蜂膠有抗炎鎮痛的作用。而且蜂膠的抗炎作用又比傳統藥物阿司匹林強。對各種炎症,如口腔、喉嚨、鼻腔等發炎,耳和腦部的感染、腸胃發炎、腎炎、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陰道炎都有很好的療效。蜂膠對關節炎、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良好療效。
  ‧蜂膠能增強免疫功能。蜂膠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食能力,和自然殺傷(NK)細胞的活性,也就是說,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這是蜂膠起到保健作 用的重要機制。蜂膠對感染性疾病的療效,一方面是通過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另一方面是通過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而最後起到消滅病原體,是病痛痊癒 的作用。
  ‧蜂膠有營養肌膚,延緩衰老的作用。蜂膠有很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並有消炎、排毒、改善循環、調節內分泌、促進再生、故可治療多種皮膚病、牛皮癬,消除粉刺、青春痘、分解色素斑、減少皺紋、延緩衰老、使肌膚重現細膩、光潔、紅潤。

蜂膠萃取法之超臨界CO2與傳統比較


蜂膠萃取法之超臨界CO2與傳統比較
  
傳統酒精浸泡蜂膠液
超臨界CO2萃取蜂膠精華液
(一)製造方法:
(一)製造方法:

將蜂膠原塊與以一定比例之食用酒精置於容器內經浸泡、攪拌、過濾雜質後即得到蜂膠液。

將蜂膠原塊與以一定比例之食用酒精置於容器內經浸泡、攪拌、過濾雜質後即得到蜂膠液。將蜂膠原塊與以一定比例之食用酒精置於超臨界液體萃取槽,灌入高壓液態二氧化碳,並設定於特定之萃取技術條件,而得到純化萃取之蜂膠精華。
(二) 比較與分析:
(二) 比較與分析:
1.
製造過程簡單、設備簡陋、成本低廉,唯易與空氣產生氧化,且衛生條件與品質堪虞。
  
2.
蜂膠液含大量雜質如蜂蠟等,又未經純化、萃取與熟化,人體食用效果較差
  
3.
浸泡時間長短影響蜂膠有效物質溶解,造成市面上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又無從判斷。
  
4.
因浸泡過濾後之蜂膠液含有蜂蠟 (約30%),通常須經乳化過程,故一般均含乳化劑
  


1.
引進先進科技設備與技術,品質與衛生條件符合先進國家標準。
  
2.
高壓液態二氧化碳有強力的穿透力與溶 解力,能把有效物質由膠質、蠟質分離出來,提高單位有效物質的可被吸收率 。
  
3.
本製造方法可達到純化、萃取與熟化的功能,又不含蜂蠟,故不須添加乳化劑。
  
4.
無氧純化萃取,不與空氣接觸,不會被氧化酸敗,保留蜂膠獨特的芳香味。
  
5.
經日本〝佐藤利夫〞博士的研究分析本法萃取蜂膠液的生理活性較傳統浸泡者高5至10倍,也有較高的效果

 (摘自日本蜂膠健康讀本)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技術萃取法與蜂膠之脫蠟處理之介紹
蜂膠原塊的有效物質被蠟質等包覆,所以人體無法直接吸收應用,必須經過有效處理方式方可應用於各種場合。傳統上是使用酒精萃取(propolis ethanol extraction)其中的有效物質之後再加以應用。
國內市售蜂膠產品多是使用酒精萃取方式生 產。此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生產過程成本低廉,應用的工藝技術層次低,一般落後地區的民眾亦可操作生產,最大的缺點在於有效物質的萃取率低,萃取過程時間 長,且不可使用高溫幫助萃取,否則酒精會與膠質產生反應而形成黃色惡臭之沉澱物,不利有效物質的萃取。使用水溶液萃取時,水溶液不容易穿透溶解以萃取到有 效物質,所以一般研究多以酒精溶液為主,酒精溶液的使用有效力約為水萃取液的5到10倍。而日本研究使用最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技術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萃取蜂膠,據報導其效力可達酒精萃取效果的20至50倍之多,並且能保留大部分蜂膠原有的芳香氣味。此技術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把有效 物質由膠質、蠟質分離出來,提高單位有效物的可被吸收率。

二氧化碳在室溫時﹝常溫與常壓﹞是無色無味 的惰性氣體,近百年來由於高壓馬達與耐壓容器的發明,使物理學家及化學家能夠研究二氧化碳在高壓高溫下的性質。由於多方研究才有驚人的發現,原來二氧化碳 在超過高壓(74atm)與高溫(31c)的狀態下會呈現出超流體所具有的高溶解力與高滲透性的特質。
   
正因為如此,許多科技先進國家都使用它 來取代一般的有機溶劑,以從事天然物質萃取與純化的工作。它與一般的有機溶劑最大的不同,並不只於它具有很強大的溶解力與對物質的高滲透力,而且它能在低溫下將物質萃取出而且不會與萃取的物質起化學反應,當物質被萃取出後仍能確保完全的活性,同時萃取完畢之後只要置於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就能完全揮發,達到 快速濃縮物質的功效,所以沒有溶劑殘留的問題。所使用的二氧化碳可回收重複使用,不會加重溶劑對環境的壓力。常被用於對溫度敏感的天然物質萃取;例如天然 色素、香料、化妝品、中藥萃取與藥物純化等。特別是在藥品純化方面,由於使用此技術可完全去除藥物製造合成時使用有害的有機溶劑,同時可使藥品結晶體小於10 A,因此大大提高藥品的效價 1/3以上。此技術在國外已廣泛應用在抗生素、啤酒花、精油、咖啡中的咖啡因的去除 與 血液製劑的製造上,並可應用在天然色素與芳香物質的萃取、有機食品製造與酒類的香醇化,乃至於藥品純化上,更深一層的使用可去除油脂的膽固醇與咖啡香醇物 質的萃取。

並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才具有超流體的性質,但是以二氧化碳最被廣泛地應用。因為不同物質在二氧化碳超流體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的特性;調整高壓容器內二氧化碳的壓力與溫度亦使此流體對相同物質具 有不同的溶解度,所以只要研究出不同物質的溶解特性即可在混合物中有效的分離出不同物質,因此能在短短幾個製程中即達到我們所要的純度。例如奧地利廠商即 能在兩個製程中即純化出咖啡因 與 薑油達到 96%以上的純度,在中藥製程中,美國的技術即能同時控制達30項以上變因,所以也被使用於紅豆杉醇(TEXON)的純化上。在血液製劑與蛋白製劑的研究 上已達到可開發製造的水準。
本研究所開發出的技術主要關鍵是在高壓狀態下之酒精溶液會增加萃取率,輔以超臨界流體技術分離濃縮。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男女性私密處保養

男女性私密處保養

 @保護攝護腺跟私密處可以多補充哪些營養? 

請多吃
1.高纖維蔬果:地瓜葉.菠菜.空心菜
2.薑黃素:咖哩
3.抗氧化:南瓜子.花椰菜
4.茄紅素:蕃茄.木瓜
5.維生素C:奇異果.橙橘
 

多避免

1.刺激性食物:辛辣物.當歸麵線.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
2.動物性高蛋白:牛肉.羊肉等也最好少吃

南瓜子的功效


南瓜子的功效

別名 北瓜子、窩瓜子、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倭瓜子
功效作用 絛蟲蛔蟲,產後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
英文名 Cushaw Seed, Pumpkin Seed
南瓜子為葫蘆科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poiret的種子。主產於浙江、江蘇、河北、山東、山西、四川等地。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收,取子,晒乾。研粉主用,以新鮮者良。用於絛蟲證。本品有殺蟲之功,且甘平不傷正氣,主要用於驅殺絛蟲。用治絛蟲病,每與檳榔同用,可增強療效。如驗方驅絛方,即用本品研粉,冷開水調服60~120克,兩小時後,服檳榔60~120克的水煎劑,再過半小時,服玄明粉15克,促使瀉下,以利蟲體排出。此外,南瓜於亦可用治血吸蟲病,但須較大劑量服用。  

南瓜子
Semen Cucurbitae
(英)Cushaw Seed
別名 番撤、北瓜、金瓜
北瓜 和南瓜能一樣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poiret的種子。
植物形態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短剛毛,卷鬚3~4裂。葉片稍柔軟,寬卵形或卵圓形,5淺裂,兩面密生粗糙毛,邊緣有細齒。花雌雄同株,單生,黃色;雄花花萼裂片線形,花冠鍾狀,雄蕊3;雌花花萼裂片顯著葉狀,花柱短。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擴大成喇叭狀。果實常有數條縱溝,開頭因品種而不同。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我國各地廣泛種植。
採制 採收老熟的果實,切開取其種子,晒乾。
南瓜子
性狀 種子扁橢圓形,一端較長,外表面黃白色,邊緣稍有棱,長約1.2~2.0cm,寬0.6~1.2cm,表面稍有毛茸。種皮較厚,種臍位於尖的一端。除去種皮,可見綠色菲薄胚乳,內有兩枚黃色肥厚子葉。氣香,味微甘。
化學成分 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1、C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驅蟲,消腫。用於治絛蟲、蛔蟲、產後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
【別名】北瓜子、窩瓜子
【來源】葫蘆科南瓜屬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種子。秋季採摘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淨晒乾。
【性味歸經】甘,溫。
【功能主治】用於絛蟲病,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 2~4兩。
【備註】(1)南瓜蒂南瓜根南瓜藤性味均甘平。南瓜蒂:清熱安胎,治先兆流產乳頭破裂或糜爛;用量南瓜蒂1個,焙焦研粉服。南瓜根:清熱、滲濕、解毒,治黃疸,牙痛;用量0.5~1兩。南瓜藤:清熱,治肺結核低燒;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鉤蟲病患者食用;適宜血吸蟲病之人食用;適宜產後手足浮腫和缺乳之人食用;適宜糖尿病人食用;適宜前列腺肥大之人食用;
2. 胃熱病人宜少食,否則會感到脘腹脹悶。  

南瓜子藥理作用

功效:前列腺炎為男性高發病,醫生認為,每天吃上50克左右的南瓜子,生熟均可,可較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這是由於前列腺分泌激素功能靠脂肪酸,而南瓜子就富含脂肪酸,可使前列腺保持良好功能。美國研究人員曾經發表的科研論文也指出「每天堅持吃一把南瓜子就可治療前列腺肥大,並使第二期症状恢復到初期,明顯改善第三期病情,因為南瓜子之中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初期的腫脹,同時還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1.驅蟲作用

蚯蚓實驗法證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驅蟲作用。貓用南瓜子濃縮製劑100-300mg/kg一次灌胃,對絛蟲、弓蛔蟲等有明顯驅蟲作用。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體外對牛肉絛蟲或豬肉絛蟲的中段及後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變薄變寬,節片中部凹陷(中段節片尤其明顯),而對其頭及來成熟節片則無此作用。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飼餵犬及小鼠,對犬包囊帶蟲、豆狀帶蟲及小鼠短膜殼絛蟲皆有效;體外實驗證明,1∶500溶液使犬絛蟲明顯興奮,甚至攣縮,並與氫溴酸檳榔鹼有協同作用。  

2.抗日本血吸蟲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蟲在動物體內向肝臟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蟲尾拗的同時,給服南瓜子共28天,有預防作用;但對成蟲無殺滅作用。接種血吸蟲尾蚴的家豬,每天喂去殼去油南瓜子粉,預防效果與小鼠實驗結果基本相仿。小鼠實驗證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殺滅體內日本血吸蟲幼蟲,對雌蟲作用更強;但對血吸蟲成蟲無殺滅作用,只在服藥1周後(每天3g),開始發生形態上的退行性變化。 毛殼南瓜子Cucu-rtitamoschatavar. melonaefOrmis 預防作用大於光殼南瓜子 C. Moschatavar.Toonas。新鮮南瓜子與1年陳舊的南瓜子的預防效果相同。不同產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蟲在小鼠體內的生長,但作用強弱有所 不同,徐州所產的功效較為顯著。南瓜子漿粉與生南瓜子仁同樣有抑制和殺滅血吸蟲幼蟲的作用。改用發酵法製作的漿粉也有同樣預防效果。用酒精沉澱等四種方法可以分離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蟲的有效成分為一種水溶性物質,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對幼蟲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發育期前;在宿主肝內能殺滅部分幼蟲,表現為炎性反應及蟲體的退化性變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殺滅成蟲,但能使蟲體萎縮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宮內蟲卵減少。  

3.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濃縮製劑2-10g/kg灌胃,並無毒性,但口服4g,對肝、肺、腎等可產生暫時性病理損害,使肝內糖元減少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細胞呈輕度萎縮,肝內有少量脂肪浸潤,停藥後則迅速恢復正常。感染血吸蟲的兔喂服南瓜子後,清轉氨酶膽鹼酯酶等有所變化,但3周後解剖兔肝病變極輕,體內蟲數未減,可能因兔不愛食南瓜子,與飢餓有關'。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給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動物興奮狂躁,而兔和貓則可能表現安靜;但能使兔血壓升高和呼吸加快;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  

食療價值

葫蘆科藤本植物南瓜的種子。南瓜又名番瓜、飯瓜。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成熟果實,剖瓜、收集種子,除去瓤膜,晒乾或焙乾。食用時多除去種殼,稱南瓜子仁。
 
 
南瓜子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下乳汁,潤肺燥,驅蟲。
[參考]含豐富的指肪油(為亞麻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對絛蟲,蛔蟲有明顯的驅蟲作用,對牛肉絛蟲或豬肉絛蟲的中段及後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殺來實驗小鼠體內日本血吸蟲的幼蟲,對雌蟲作用更強。本品驅蟲的有效成分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途]用於脾虛營養不良消瘦乏力脾虛水腫;產後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絛蟲、蛔蟲和血吸蟲病。
[用法]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湯。
[附方]
1,南瓜子湯: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腫作用。可用於脾虛水腫,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搗爛成泥狀,沖入適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調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於產後缺乳(煮粥或炒食無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為細末。用蜂蜜或白糖開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
本品有良好的驅蟲作用。可用於絛蟲、蛔蟲、急性血吸蟲病等。若與驅蟲藥檳榔配伍,驅除絛蟲的效果更好。  

南瓜子的化學成分

種子含油16.4%[1],其中主要脂肪酸為亞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及硬脂酸(stearicacid)[1-3],還有亞麻酸(linolen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還含類脂成分,內有三醯甘油(triglyceride),三醯甘油(diglyceride),單醯膽鹼(pholphatidylcholine),磷酯醯已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醯絲氨酸(phos-phatidylsetine),腦苷脂(cetebroside)[1-3]等。脫脂的種中分得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cerebroside)  

南瓜子的特殊功效

南瓜子在歐洲及世界各國應用在醫藥治療攝護腺肥大已有許久歷史,中國「本草綱目」提及南瓜子及德國藥典記載:藥用南瓜子(Cucurbita pepo)可作為尿失禁治療、敏感性膀胱症和攝護腺肥大問題。
然而並非南瓜子都有效,如果直接生食南瓜子,則效果不大,又因為保健食品中,南瓜子幾乎都是屬於「油溶性」-南瓜子油,保存不當容易產生氧化腐敗,且有效成分尚不明確。因此選擇南瓜子產品時您需注意:品種來源的選擇、專利技術萃取,有國際臨床經驗較 有保障。高濃縮萃取的水溶性南瓜子錠預料將成為未來男女泌尿問題市場的主流。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Natural Medicine」提到「萃取出藥用南瓜子(Cucurbita pepo)中特殊親水性的成份EFLA® 940(水溶性南瓜子),其「有效活性」、「穩定性」及「吸收性」對男性攝護腺肥大及女性尿失禁預防治療有著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