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巴西蘑菇簡介

巴西蘑菇簡介◎ 張正雄 副院長

《巴西蘑菇簡介》: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ill)屬同擔子菌綱原茸種的蕈類,原產地在 南美巴西、祕魯等地,最早被發現在巴西聖保羅市郊皮耶達提高地,日本人稱之為姬松茸。由於巴西蘑菇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極其特殊,白天氣溫需達35℃,日夜 溫差需達10℃以上,以及特殊的培養土壤,使得巴西蘑菇極為稀有,在原產地每年採集的產量只達10噸,是相當昂貴的蕈類。自古以來巴西蘑菇即為皮耶達提當 地人日常食用的蕈類,1960年代,美國賓州大學辛登博士及蘭巴特研究所蘭巴特博士的免疫學調查研究結果,揭露了皮耶達提地區長壽健康的秘密。自此,巴西 蘑菇一夜成名,醫界與學界對巴西蘑菇的研究也時有發表,在美、日各地激起一股巴西蘑菇保健風潮,近年更成為日本藥系保健產品銷售的第一名(日本每年大概生 產100-300噸,大概有30-50萬人當成養生食品)。

《巴西蘑菇的特點》:
每種蕈類多多少少都含有多醣體類的物質存在,且種類與結構也都多不相同。巴西蘑菇較特殊的成分就是在於含有獨特且豐富的巴西蘑菇高分子多 醣體,它的組成經過研究發現至少包括α-D-葡聚糖、β-D-葡聚糖、β-半乳糖葡聚糖、β-(1-6)-D-葡聚糖蛋白質複合體、木糖葡聚糖等分子結構 不同的高分子多醣體,分子量皆在10,000Dalton以上,一般而言,多醣體的分子量要在6,000Dalton以上始有效能。經過去的研究顯示,高 分子多醣體可誘發許多生理反應,可能可以調節生理機能。
此外,巴西蘑菇相較於其他蕈類含有更豐富的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他命及食物纖維,其中脂質以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

《巴西蘑菇的實證醫學》:
根 據實證醫學之原則我們由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Pub Med搜尋網頁以Agaricus Blazei Murill( ABM )做關鍵字輸入,總共找到29篇英文文獻。期間分別是西元1994~2006年,大部分的文獻都是屬於體外實驗或動物試驗的研究成果,報告的內容可以歸納 出主要是去證實巴皮耶達提地區居民自古以來以長壽著稱,癌症、感染及慢性病發生率較低可能和食用巴西蘑菇相關。因此可以看到於巴西蘑菇萃取物之研究結果中 有可以加強殺手細胞功能、活化細胞凋亡程序、加強抗體製造、加強免疫力、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活化補體、提升樹突細胞成熟等抑制腫瘤生長或轉移的機轉。另外 也有可以對抗糖尿病,加強疫苗注射產生抗體效價,體外可見殺菌與殺黴菌的效果,體內可以加強對抗感染的效果……等。

但是很可惜的不像其他抗癌藥物之研究一樣,我們無法找出嚴謹的第一、二、三期之人體臨床試驗報告,其中唯一只有一篇是韓國一家醫學中心發表的雙盲試驗,研究 的對象主要是婦癌(包括子宮頸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病患,她們於接受化學治療當中分別給予巴西蘑菇的萃取物或安慰劑,再經抽血檢驗血中 相關免疫細胞之數量變化,以及用問卷評估其生活品質相關項目。試驗結果顯示使用萃取物該組自然殺手細胞之活性會增加,於失眠、落髮、食慾不振、嘔吐以及體 力不濟等化學治療副作用部份可以獲得減輕。基本上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只去強調以上的試驗結果,相信已經可以說服大家去接受。但是我們既然認為它是個科學 性的研究報告,就應以科學的角度客觀的去評論以利大家參考。

該研究本身基本上有幾個較明顯不足之處,這也是我們要引用來 參考時應小心的。參加試驗的受試者總共是100名,雖然說是隨機分配,但使用ABM的是39位,使用安慰劑的是61位,兩組於癌症別、期別、使用的化學治 療藥劑間分配並非兩組相近,使用之ABM藥物是以每天三次每次一包為治療劑量,無動物試驗或臨床試驗依體重調整劑量之基本要求。於免疫細胞之分析中有許多 是沒有差異性的,但是這些只詳細見於全文中。對於癌症治療之研究中,大家最重視的存活率、存活期、化學治療反應率、標準的化學治療副作用評估完全未觸及。 反而只以受試者主觀感受做問卷去探討,有避重就輕之嫌,最重要的是在無第一期與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研究證據支持下,直接進行此研究,雖說將ABM歸諸於健康 食品,但也讓人擔心其倫理考量是否夠嚴謹,因為文中未說明該研究曾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所核准。另外最近媒體的報導指出日本一家藥廠生廠的巴西蘑菇萃取物,因 其在成長時容易吸附重金屬物質而受污染,消費者選用巴西蘑菇產品時,還需注意重金屬含量的問題。

總結而言,如果將ABM當成食品,其爭議性可能不高,但是如果要將之當成治療癌症之主力,或宣傳其療效,其合法性與科學性應該說還不足。因此我們會建議一般 民眾在投入金錢於這些健康食品時,能有較仔細的考量,不應投以太大的期待。因為它本身還有許多如何用於臨床應用上未解的問題,也不應因此中止正規的醫療, 更不應為此造成家庭經濟上的壓力。我們更期待各大藥廠能於銷售這些產品時,也能將這些萃取物以現今科學性的認證研究方式去釐清許多未明的問題,讓臨床醫護 人員可以科學性的去應用,那才是民眾與病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