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抗衰老] 腸胃功能障礙:腸道生態和黴菌病我們必須重視




腸道生態和黴菌病

 小腸在人體擔任了兩個重要的功能:腸道鋪滿黏膜上皮細胞,若攤開來的話,可覆蓋三分之二個足球場,而這些黏膜上皮細胞的功能,就是不斷地消化與吸收,以供給我們體內各器官與細胞所需的養分。不僅如此,黏膜上皮細胞還有保護與免疫的功能。
腸道生態失衡之所以引起我們重視,原因在於它們對免疫系統和過敏症所造成的影響。腸道生態失衡腐敗情況下,梭狀芽胞桿菌群,假單胞菌屬、綠膿菌抗毒素和變形桿菌屬開始繁殖,這些細菌又會生成氨,導致PH值轉向鹼性範圍,麻痺腸道的平滑肌肉,最終發展成為頑固便秘。腸道蠕動速度減慢,會生成許多致癌物質,這些物質被腸道自身吸收,最後造成自體中毒,甚至引發腸道癌症。氨對於肝臟造成的毒性最強,肝臟受到損害,大腦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這一症狀被稱之為“肝腦綜合症”,其外在表現是:患者感覺異常疲勞,注意力減退,無法集中。眾所周知,老年性癡呆症的惡化速度非常之快,而氨的影響和精氨酸缺乏是其中的一大重要因素PH值升高也導致乳酸桿菌缺乏,因乳酸桿菌在酸性環境中生存。沒有健康的腸道菌群,如嗜酸乳桿菌、雙叉乳桿菌,腸道就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黏膜上皮細胞之間的排列其實是很緊密的,其目的是阻擋腸道中的有害物質,包括:未消化的大分子、過敏抗原、細菌、黴菌與毒素等進入循環血液系統。腸道黏膜受到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保護,缺乏它,腸子失去其完整性﹐則會使腸子的透力增加,未消化的大分子及代謝或微生物毒素,會因此透過小腸進入血液循環中。隨之而來的是腸漏綜合症,引起假性過敏。同時,組織胺耐受不良通常伴隨著乳糖和果糖的耐受不良。當出現對水果、蔬菜、香料、種子等多種物質過敏時,應該檢查腸道的滲透性,測定是否存在組織胺、乳糖、果糖或者山梨糖醇耐受不良情況。
食品添加劑在腸道生態失衡的病例中尤其不可忽視。通常它們被歸類于「假性過敏」,意思是不涉及到免疫系統但造成肥大細胞脫粒現象。假性過敏比“真性”過敏要嚴重得多,因為它們與日常飲食有關,尤其是攝入了引起過敏的食物時。除此之外,假性過敏原通過同一機制起作用,因此,會產生協同、累積效應。

牛奶和小麥過敏症與患者的體質密切相關,似乎在基因上就已經決定了。一萬多年前,地球上最後一個冰期即將結束的時候,人類開始 攝食牛奶和小麥,因此,從那時候起,這些物質成分就開始固定在:1. 細胞間質,2. 外表形象,3.體質。牛奶和小麥在不耐受的程度上不盡相同,因為它們在成分類型上也截然不同: 小麥是砷酸類型,而牛奶是碳酸鈣類型。清潔腸道之後,牛奶和小麥過敏症與神經性皮炎的治療接下來的首要任務是中和主要過敏原,否則治療將無法取得滿意的效果。

左旋精胺酸之能量




左旋精胺酸之能量
精胺酸英語:Arginine)是一種α胺基酸,亦是20種普遍的自然胺基酸之一。在哺乳動物生活中,精胺酸被分類為半必要或條件性必要的胺基酸,這視乎生物的發育階段及健康狀況而定。

結構

精胺酸可以算為一種雙性胺基酸,這是因與主鏈最接近的旁鏈部份是較長、有機及疏水的,而另一端的旁鏈則是一個胍基。這個胍基的酸度係數(pKa值)為12.48,在中性、酸性或鹼性的環境下都是帶正電殛的。因為在其雙鍵及氮孤立電子對之間的共軛體系,使得其正電殛離開原位。這個胍基能形成多重的氫鍵

合成

精胺酸是由瓜胺酸透個胞質酵素精氨基琥珀酸合酶(ASS)及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ASL)合成。這個過程所要求較大的能量,這是因要將每一個分子合成精氨基需要將三磷酸腺苷(ATP)水解成一磷酸腺苷(AMP),即兩個三磷酸腺苷當量。
瓜胺酸能從以下各種來源生成:
  • 從精胺酸經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成;
  • 鳥胺酸經由脯胺酸穀氨醯胺穀胺酸的分解代借催成;
  • 非對稱性二甲基精胺酸ADMA)經由二甲基精胺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催成。
經由精胺酸或穀氨醯胺及穀胺酸所生成的途徑是雙向性的,因此胺基酸的生成會容易受到細胞的種類及生長階段所影響。
在整個身體內看,精胺酸的合成基本是發生在小腸上皮細胞。上皮細胞會從穀氨醯胺及穀胺酸產生瓜胺酸,再經由腎臟腎小管細胞協助下抽取出來並轉化為精胺酸。所以,若小腸或腎臟受到損害,精胺酸的內生合成會因而減少,這些人的膳食質素因而要相應提高。
另外,精胺酸的合成亦會在其他細胞中發生,所合成的份量較少。若在合成的環境中加入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可以明顯的提高合成的份量。在一氧化氮合酶催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瓜胺酸,可以透過「瓜胺酸/一氧化氮過程」或「精胺酸/瓜胺酸過程」再轉化為精胺酸。這個過程可以從多種細胞內,瓜胺酸會某程度上取代精胺酸協助一氧化氮顯明出來。這個轉化過程在多種不同的細胞內,瓜胺酸取代精胺酸協助一氧化氮的生成顯明出來。但是,過程很難被量化,原因是瓜胺酸會與較穩定的一氧化氮化合物(硝酸鹽亞硝酸鹽)積聚起來。

功能

精胺酸在以下各種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角色:
  • 細胞分裂
  • 傷口復原
  • 排出
  • 免疫功能
  • 分泌激素

蛋白質內的功能

精胺酸的分子結構、電荷分佈及形成多重氫鍵的能力,使得它能與帶有負電荷的分子結合。因此,精胺酸在蛋白質的外圍,能在帶電荷的環境下產生相互作用。在蛋白質內,胜肽精胺酸脫亞氨酶能將精胺酸能轉化成瓜胺酸。而蛋白質甲基轉移酶能將精胺酸甲基化。

作為前體

精胺酸是一氧化氮尿素鳥胺酸肌丁胺的直接前體,是合成肌肉素的重要原素,且被用作聚胺瓜胺酸穀氨醯胺的合成。
作為一氧化氮的前體,精胺酸可以協助舒張血管。非對稱性二甲基精胺酸(ADMA)會壓抑一氧化氮的化學作用,所以ADMA被認為是血管疾病的標記,就像精胺酸是健康內皮細胞層的象徵一樣。

壓抑病毒複製

細胞培植研究指出當有機體外(試管內)賴胺酸與精胺酸的比例偏向賴胺酸時,可以壓抑病毒的複製。在治療上的成效卻是未知的,但食用精胺酸會影響注射賴胺酸的效用。

來源

精胺酸可以從任何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中攝取,如肉類、家禽、乳酪產品、魚類等。而含有大量精胺酸的食物則包括有巧克力花生核桃

膝退化性關節炎 不開刀可治療

 

膝退化性關節炎 不開刀可治療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林薏茹台北9日電)
深受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所苦的民眾現在可以不用開刀,醫師表示,只要接受增生注射治療,疼痛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及最重要的關節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尤稚凱今天表示,以民眾最重視的膝退化性關節炎來說,膝蓋疼痛是主要症狀,嚴重程度不一,通常當關節活動愈久時或近黃昏時,疼痛就加重。

另外,當天氣由晴轉陰,氣壓驟然降低,關節所受壓力增加,但軟骨調節緩動功能不足,關節便猶如氣象台般腫脹發炎,產生疼痛,事先預知天氣的變化;其他症狀還包括關節內側疼痛、關節周圍壓痛以及運動時可能有關節不穩定的感覺,嚴重時需要開刀。
但尤稚凱表示,若是輕微膝退化性關節炎者,則可施打玻尿酸改善關節內症狀,或者接受增生注射治療。他進一步說明,目前增生注射治療主要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或高濃度葡萄糖水為主,除注射關節腔內以促進軟骨增生,注射關節外的所有支持韌帶也可增加韌帶強度。

尤稚凱建議,一般治療方式可從生活上著手,如減輕體重、減少上坡運動,及規律運動以促進關節液分泌;飲食方面則建議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等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等;此外,生物類黃酮可加速關節傷害復原,如柑橘、綠茶及全穀類

另外,也可多攝取抗氧化劑以保護關節組織,食物來源如木瓜、番茄、胡蘿蔔、柳橙、奇異果、小麥胚芽、葵花子及糙米等;藥物上的選擇則包括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及葡萄糖胺
但尤稚凱也強調,關節炎本身沒有特效藥或快速的治療方式,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病患日常生活也要配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021109

日常健走10秘訣


 

腳是第二心臟 日常健走10秘訣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1月8日 下午1:35

我們身上關節的表面有軟骨,軟骨能讓身體關節自由自在地活動,但是人在一生數年間,不停地運動使用著關節,軟骨的表面會不斷地受到磨損。 
隨著軟骨的磨損,軟骨表面的成分就成為一種磨耗物質散布在關節之中,並對關節內側的滑膜造成刺激。為了消除這些磨耗物質,滑膜就會產生一種分解酵素,而這種分解酵素反而會對滑膜造成刺激,進而產生疼痛感及關節退化,發炎腫大等關節問題。

雖然近來路跑運動很夯,但是健走的好處也不少,無論跑步、健走都遠比坐著不動來得好。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1年「運動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規律運動比率為30.4%,男性為36%,女性為24.8%。其中30-44歲者規律運動比率不到2成。

過去通常遇到關節疼痛使用止痛劑、消炎藥等口服藥劑,或是類固醇、透明質酸等關節內注射劑,以及切除患部或是植入人工關節等外科手術來解除疼痛。
葡萄醣胺是人體內的一種胺基糖,是以具有黏度的黏多醣成分存在於軟骨與結締組織的各處,也是形成軟骨細胞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一般人類可以在體內自行合成葡萄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合成的速度趕不上分解的速度,於是發生體內及關節缺乏葡萄醣胺的現象,進而影響關節內細胞的新陳代謝。口服葡萄醣胺,可以促進體內蛋白多糖以及膠原蛋白的製造,補充關節滑液,並提供受傷後關節恢復健康軟骨組織所必須的營養素。

美國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懷特博士,首先提出「腳是第二心臟」的說法;也有人說:「老化從腿開始。」可見平時多健走,對健康扮演重要角色。健走的好處很多,可以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控制體重、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跌倒、更可紓解壓力。
健走運動現在已蔚為世界性的風潮,在先進國家之中正大力推廣中。WHO也推動「打擊肥胖計畫」,要求全球1會員國將健走納入民眾日常運動項目。

日行1萬步 消耗約300卡熱量
國民健康署表示,健走是很好的運動方式,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即可說走就走。日行1萬步,約1.5個小時,即可消耗約300卡熱量。健走可輕鬆累積身體活動量,還可達到節能減碳、省荷包、增健康效益。

健走依體能狀況 不必求快
健走時,上身平穩步伐大,腳著地、膝蓋彎曲,手臂保持直角彎曲狀態,視線要保持在行走路程前約4到5公尺的點上;隨時保持唸口訣,「抬頭挺胸縮小 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依自己體能狀況衡量健走時間速度,不必求快和求久,採循序漸進方式從事健走。
落實健走活動 日常10秘訣:
1. 帶計步器。
2.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往返目的地,即可增加步行時間。
3. 多走樓梯取代搭乘電梯。
4. 步行用餐、購物或逛街。
5. 到前一站或下一站倒垃圾。
6. 飯後散步。
7. 蹓狗。
8. 陪伴小孩走路上下學。
9. 與伴侶健走約會。
10.尋找住家附近方便、可隨時進行30分鐘健走的路線。
健走每周5天 每天30分鐘
決定養成健走習慣,並且訂定目標,也可找走路的伴,共同訂定目標;目標要 依照本身年齡、體重、身體狀況及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儘量達到每周5天,每天30分鐘基本目標。國民健康署自91年起推動健走,鼓勵民眾從事生活化運動,並 於95年將每年11月11日訂為「全民健走日」,鼓勵國人將健走融入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

夏秋交替天氣不穩 慢性阻塞性肺病易好發


 

夏秋交替天氣不穩 慢性阻塞性肺病易好發

作者: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11月9日 下午2:58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夏秋交際時期,天氣不穩、早晚溫差變化大,是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好發時機!為此,台灣氣喘學會與台灣慢性阻塞 性肺病學會,特地選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世界日當天,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希望能藉此降低氣喘與COPD患者惡化的機率。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江啟輝主任表示,許多氣喘患者都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照顧自己,常常等到有症狀時才找醫生,因此倘若是急性症狀發作,便容易導致不幸的後果。
因此,江啟輝主任提醒氣喘患者,每天需自我監測病情狀況,就好像高血壓病人在平時測量血壓一樣,養成每天定時測量自己的尖峰吐氣流速值,並確實做好氣喘日誌、避免誘發因子、每日固定吸入抗炎藥物,如此便可完全控制病情。
此外,江啟輝理事長強調,慢性阻塞性肺病除了肺部發炎以外,肺部發炎介質也會隨著循環系統導致全身器官產生慢性炎症反應。因此常伴隨其他併發症,像是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質疏鬆、糖尿病、憂鬱症等。
而不少研究顯示,近九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所引起,但COPD 患者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江啟輝主任因此呼籲有菸癮的民眾及早戒菸;菸齡超過20年、40歲以上的民眾,則需定期做肺功能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慢性阻塞性肺 病,避免心血管疾病、肺癌、骨鬆、糖尿病等疾病找上門!

藥理學現代研究結果中,蟲草體內含蟲草酸。維生素B12、脂肪、蛋白等。蟲草性甘、溫平、無毒,是著名的滋補強壯藥,常用肉類炖食,有補虛健體之效。適用於治療肺氣虛和肺腎兩虛、肺結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帶血、咳嗽。氣短、盜汗等,對腎虛陽痿、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療效,也是老年體弱者的滋補佳品。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杜亞層~最新發現人類眼睛新角膜層!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眼睛存在著一個新角膜層,或將解釋一些疑難眼科疾病。


醫學新知/杜亞層最新發現人類眼睛新角膜層!將改寫眼科教科書

葉立斌2013年 06月 19日  21:42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英國科學家在人類角膜層中最新發現一個新組織層,專家稱,這將『改寫眼科學教科書』。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新 組織層,它僅有0.001公釐厚,他們指出,這將幫助醫師顯著改善患者進行角膜嫁接和移植的手術效果。同時,這一組織層的發現也將揭曉一些眼科疑難病症。 這一新組織層被稱為『杜亞層』,意味著眼科學教科書需要重新改寫。鑑別發現角膜中的這一新組織層,目前我們可以利用它的存在使眼科手術更加安全和簡單。
21cn網報導,從臨床角度來講,存在著許多疾病影響角膜背部組織,全球各地的臨床醫師已開始研究分析這一組織層的存在意義。之前科學家認為角膜是由5層組織構成,從前至後分別是:角膜上皮;鮑曼層;角膜基質;德斯密氏膜角膜內皮
該組織層是由哈明德爾‧杜亞(Harminder Dua)教授發現,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眼科學》雜誌上。杜亞層位於角膜後方的角膜基質和德斯密氏膜之間,雖然它只有0.001公釐厚,但整個角膜層僅 0.5公釐厚,它非常堅硬,能夠承受每平方公釐0.5-2.04公斤的壓力
研究人員透過類比人類角膜移植和嫁接證實杜亞層的存在,在實驗中氣泡注射在角膜層中用於分離不同的組織層。之後科學家將分離的組織層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能夠放大數千倍,從而發現了杜亞層的存在。
研究人員稱,這項發現對於理解一些角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角膜急性積水;後彈性層突出;德斯密氏膜前角膜營養不良等。目前,科學家認為圓錐形角膜患者由於液體填充而引起的角膜積水疾病是杜亞層破損而引起的,因為液體可以透過這個破損口進入角膜,引起角膜積水。


Scientists Discover Previously Undetected Layer in Human Eye – Dua’s Layer

左:表示角膜(的MikaelHäggström/ CC0 1.0)中的人眼的示意圖。右:人類角膜垂直節(格雷的解剖/科幻News.com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Harminder S. Dua et al. 2013. Human Corneal Anatomy Redefined: A Novel Pre-Descemet’s Layer (Dua’s Layer). Ophthalmology, in press; doi: 10.1016/j.ophtha.2013.01.018
書目信息:Harminder S.杜阿等。2013年。人類角膜解剖重新定義:一種新型的前彈力層(杜阿層)。眼科,按DOI:10.1016/j.ophtha.2013.01.018
角膜層基質細胞和彈力膜之間發現  http://www.eurotimes.org/node/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