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日常健走10秘訣


 

腳是第二心臟 日常健走10秘訣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1月8日 下午1:35

我們身上關節的表面有軟骨,軟骨能讓身體關節自由自在地活動,但是人在一生數年間,不停地運動使用著關節,軟骨的表面會不斷地受到磨損。 
隨著軟骨的磨損,軟骨表面的成分就成為一種磨耗物質散布在關節之中,並對關節內側的滑膜造成刺激。為了消除這些磨耗物質,滑膜就會產生一種分解酵素,而這種分解酵素反而會對滑膜造成刺激,進而產生疼痛感及關節退化,發炎腫大等關節問題。

雖然近來路跑運動很夯,但是健走的好處也不少,無論跑步、健走都遠比坐著不動來得好。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1年「運動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規律運動比率為30.4%,男性為36%,女性為24.8%。其中30-44歲者規律運動比率不到2成。

過去通常遇到關節疼痛使用止痛劑、消炎藥等口服藥劑,或是類固醇、透明質酸等關節內注射劑,以及切除患部或是植入人工關節等外科手術來解除疼痛。
葡萄醣胺是人體內的一種胺基糖,是以具有黏度的黏多醣成分存在於軟骨與結締組織的各處,也是形成軟骨細胞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一般人類可以在體內自行合成葡萄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合成的速度趕不上分解的速度,於是發生體內及關節缺乏葡萄醣胺的現象,進而影響關節內細胞的新陳代謝。口服葡萄醣胺,可以促進體內蛋白多糖以及膠原蛋白的製造,補充關節滑液,並提供受傷後關節恢復健康軟骨組織所必須的營養素。

美國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懷特博士,首先提出「腳是第二心臟」的說法;也有人說:「老化從腿開始。」可見平時多健走,對健康扮演重要角色。健走的好處很多,可以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控制體重、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跌倒、更可紓解壓力。
健走運動現在已蔚為世界性的風潮,在先進國家之中正大力推廣中。WHO也推動「打擊肥胖計畫」,要求全球1會員國將健走納入民眾日常運動項目。

日行1萬步 消耗約300卡熱量
國民健康署表示,健走是很好的運動方式,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即可說走就走。日行1萬步,約1.5個小時,即可消耗約300卡熱量。健走可輕鬆累積身體活動量,還可達到節能減碳、省荷包、增健康效益。

健走依體能狀況 不必求快
健走時,上身平穩步伐大,腳著地、膝蓋彎曲,手臂保持直角彎曲狀態,視線要保持在行走路程前約4到5公尺的點上;隨時保持唸口訣,「抬頭挺胸縮小 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依自己體能狀況衡量健走時間速度,不必求快和求久,採循序漸進方式從事健走。
落實健走活動 日常10秘訣:
1. 帶計步器。
2.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往返目的地,即可增加步行時間。
3. 多走樓梯取代搭乘電梯。
4. 步行用餐、購物或逛街。
5. 到前一站或下一站倒垃圾。
6. 飯後散步。
7. 蹓狗。
8. 陪伴小孩走路上下學。
9. 與伴侶健走約會。
10.尋找住家附近方便、可隨時進行30分鐘健走的路線。
健走每周5天 每天30分鐘
決定養成健走習慣,並且訂定目標,也可找走路的伴,共同訂定目標;目標要 依照本身年齡、體重、身體狀況及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儘量達到每周5天,每天30分鐘基本目標。國民健康署自91年起推動健走,鼓勵民眾從事生活化運動,並 於95年將每年11月11日訂為「全民健走日」,鼓勵國人將健走融入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