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對稱分佈。急性期好發于頭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暴露部位,嚴重時擴展至全身;慢性期好發于手、足、小腿、肘窩、股 部、乳房、外陰。濕疹的病因雖然很複雜,但與遺傳、免疫、環境、生理、藥理均有關係,其表現形式是綿延不斷,此起彼落,自體播散,甚至可遍及全身,但濕疹
並不傳染,如果經久不愈,多數可自體擴展。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佈,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佈。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濕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對稱分佈。急性期好發于頭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暴露部位,嚴重時擴展至全身;慢性期好發于手、足、小腿、肘 窩、股部、乳房、外陰。濕疹的病因雖然很複雜,但與遺傳、免疫、環境、生理、藥理均有關係,其表現形式是綿延不斷,此起彼落,自體播散,甚至可遍及全身,
但濕疹並不傳染,如果經久不愈,多數可自體擴展。
【臨床表現】濕疹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
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鱗屑,而 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
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由於主要皮疹形態、發生部位和發病原因不同,臨床上常用不同命名。各種命名基本都包括在急性、亞急性、慢性3個階段內。由於特定的環境條件或致病條件,有些部位的濕疹,有其各自的特點。
1.滲出型濕疹:
滲出性濕疹
滲出型濕疹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于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
2.乾燥型濕疹:
乾燥型濕疹
乾燥型濕疹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于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3.兒童濕疹:
兒童濕疹
兒童濕疹是一種兒童過敏性皮膚病。兒童皮膚發育尚不健全,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濕疹反應。
4.乳房濕疹:
乳房濕疹
乳房濕疹多見於哺乳婦女,乳暈濕潤、糜爛、結痂,時間稍久可增厚,發生皸裂,喂奶時疼痛。長期不愈。皮下有硬結者,應考慮併發濕疹樣癌的可能。所以,對乳房濕疹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
5.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急性者有腫脹、流水、結痂。慢性者則增厚、苔癬化,甚癢並易復發。常與局部多汗,外陰刺激、神經內分泌障礙、慢性前列腺炎等有關。
6.女陰濕疹:
女陰濕疹
女陰濕疹多見大小陰唇及附近皮膚紅腫、糜爛及慢性增厚,甚癢。常與黴菌性陰道炎、白帶增多及內分泌紊亂有關。
7.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肛門周圍濕疹急性期紅腫、糜爛,慢性期呈浸潤、肥厚,甚至發生皸裂。奇癢且痛,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搔抓,皮膚可變厚或變薄,萎縮發亮。兒童肛門濕疹多與蟯蟲有關,成人多與痔瘡、多汗有關。
8.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發生於手掌部易浸潤增厚,過度角化形成皸裂。手指端濕疹常反覆發生水皰、結痂、增厚、脫屑,累及甲床部可影響指甲發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觸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濕疹加重。
9.腿部腳部濕疹:
腿部腳部濕疹
腿部腳部濕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癡、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10.皸裂性濕疹:
皸裂性濕疹
皸裂性濕疹與過敏有關,由日常生活中接觸清潔劑、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過程中,精神創傷、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病因及發病機理】濕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相當複雜,涉及體內、外多種因素。是發生在皮膚的一種遲髮型變態反應。本病常發生於具有過敏素質的個體。凡有此素質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 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此外,濕疹的發生,有時還可能與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消化不
良、腸道疾病、新陳代謝異常等有一定的關係,總而言之,濕疹的發病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臨床上也可見到,堅持鍛鍊身體或環境的改變,使濕疹病損減輕或 自然消退。其易復發原因與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質的多源性密切相關。
【中醫防治原理】中醫對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瘡”相當於泛發性濕疹,“面遊風”相當於面部濕疹,“旋耳瘡”相當於耳部濕疹,
“乳頭風”相當於乳頭濕疹,“臍瘡”相當於臍部濕疹,“繡球風”、“腎囊風”相多於陰囊濕疹,“四彎風”相當於肘窩與膝窩濕疹,“鵝掌風”相當於掌部濕 疹,有的掌部濕疹以皸裂為主要表現,重者可裂的皮開肉綻,奇癢難忍,連手都不能彎且曲,稱為皸裂性濕疹。“濕臁瘡”相當於小腿濕疹,又稱淤積性濕疹。“肛
門圈癬”相當於肛門濕疹。中國醫學認為濕疹是由於稟性不耐,風熱內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而成。其中“濕”是主要因素。由於濕邪粘膩、重 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故而在治療上應對症治療,以化濕為主,外治內調綜合治療。而且濕疹引起的內因各種各樣,表現的外症又各不相同,如能區別治療,加強針對性,治療濕疹無疑事半功倍。臨床驗證,採用中藥外治加內治法來治療濕疹,效果顯著,成功率其高。如:王老濕康寧、皮膚老偏方濕疹專用、薛御 醫濕疹膏等配合皮膚病血毒丸、濕毒清顆粒等健脾祛濕,養血祛風中藥口服。而慢性濕疹是由於營血不足、濕熱逗留,以致血虛傷陰,化燥生風,風燥濕熱鬱結,肌
膚失養所致。所以治療上也以長期體質調理為主,切不可心急。
【診斷與鑒別】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佈,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亞急性損害介 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症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後發皮疹。
苔蘚樣變明顯,皮損乾燥、一般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好發于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可耐受多種藥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療】目前西醫對濕疹尚無特效療法,多採用對症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藥物治療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珍珠草、南瓜子、綜合蔬果酵素、維生素C、藍藻、綠藻、蜂膠、咖啡豆素、山竹果粹取物、蔬果精萃等合用。外用藥劑型依據臨床皮損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
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若苔蘚樣變者多擇泥膏、軟膏、乳劑、涂膜劑、酊劑及硬膏等。
【注意事項】儘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 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儘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鬆、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