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低血壓不是病但又傷害身體健康要怎麼簡單改善?

明明睡得香甜,吃得也豐盛,還不忘每天吞一顆維他命了,為什麼還是經常覺得好累,一到下午就頭昏眼花、呵欠連連。

如果你一直找不出什麼原因讓你這麼累,試試量個血壓吧!因為國外研究發現,血壓太低可能是讓你失去活力、提不起勁的罪魁禍首。

血壓低一點不是比較好嗎?大家都知道血壓高非好事,可能造成心臟病、心臟衰竭、中風、腎臟衰竭,甚至丟掉性命。

但事實上,低血壓(hypotension)也會讓人不舒服及傷害健康。

美 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就指出,血壓長期低於正常值的人比較容易疲勞、昏沉、做事沒勁。他們對876名年輕男女進行長達10年的研究,包括定期量血壓及 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問到他們平時是否容易覺得累?研究人員對照受試者的血壓紀錄及問卷答案時發現,收縮壓平均低於100毫米汞柱(mmHg)的女性比高於 這個數值的人,經常疲累倦怠、精神欠佳的機率高出5倍。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低血壓和「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有關,有這個問題的人如果久站、待在悶熱的環境,或運動比較激烈時,血壓經常會突然掉下來。研究人員並發現,如果讓這些人的血 壓維持正常、不偏低,他們「慢性疲勞」的症狀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醫學上理想的血壓值是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以下, 而比這個標準稍微低一點的話,一般不會出現明顯不舒服的症狀,不過,當血壓低到90mmHg、60mmHg以下時,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就會頭暈眼 花、全身無力,甚至失去知覺而昏倒,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中和指出。

老人血壓低,失智風險高

血壓低除了容易暈眩、疲勞之外,另一個潛在危險是損害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增加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老化研究發現,75歲以上老年人的舒張壓每降低10mmHg,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就增高大約20%,舒張壓太低尤其和阿玆海默症有關;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最高。

為什麼會低血壓?

低血壓和高血壓一樣有家族性,所以如果你家裡有人低血壓,那你的血壓也有可能偏低。另外,年輕女性的血壓一般也比同年齡男性低,特別是纖瘦的女生,大多數血壓都低於正常值。但是中年之後,女性進入更年期,高 血壓的比例反而比男性多。

其他可能造成血壓偏低的原因還有:

■大量失血或脫水

血管中血液量充沛時,壓力會比較大,例如我們說吃鹽會讓血壓上升,是因為鹽裡的鈉會讓水分滯留在血管中,讓血管裡的總液體量增加,所以血壓就上升了。相反地,如果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是嚴重脫水,那血管中的血液量驟減,血壓就會急速下掉。

少數在經期失血量很大的女生,血壓會比較低,也有貧血現象,陳中和指出。

■心臟機能缺損或心血管疾病

例如心臟收縮功能不良,無法送出足夠的血液。通常血壓低的人心跳會比較快、容易心悸,是因為心臟需要多做工,才能送出較多血液。

■服用藥物

長 期吃降血壓藥、鎮定劑等,血壓普偏會比較低,另外如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可能服用α阻斷劑,也有降血壓作用。如果服藥的劑量不適當,血壓可能降得太低,而引起 「姿勢性低血壓」──當姿勢突然改變,如起身太快,或由躺著到坐起或站立,血液會向下流,集中到下肢,使血壓突然下降。

正常情況下,姿態 改變時,身體會緊縮血管,並增加心臟流出的血液量來調整血壓,所以我們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調節功能不良(神經傳導及自律神經系統 反應變慢),當姿 勢改變時,調節不及,收縮壓降低30mmHg以上,腦部血液不足,這時候突然眼前一片黑、頭暈目眩,甚至可能昏倒。

■靜脈回流變差

醫學上稱下肢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藉著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讓靜脈的血液回流,所以長期臥床、欠缺運動、下肢循環不好,血液滯留時,回流至心臟的血液量會變少,進而心臟輸出的血液也變少,血壓就高不起來。

■氣血兩虛

以中醫角度來看,氣血不足的人通常血壓也比較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任程惠政指出。這種體質的人容易疲累、頭暈、走路會喘、耐力差,「就像蓄電力不佳的電池,一到下午就電力不足了,」程惠政比喻說。而且因為循環不好、氣血不順,頸部肌肉還會僵硬。

很多低血壓的人以為自己貧血,但經過檢查卻不一定有貧血問題,門診甚至碰過病人因抱怨脖子硬硬的,醫生就開肌肉鬆弛劑給他吃,反而把血壓降得更低,整個人軟綿綿,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坐著輪椅來求診,程惠政說。

拉高血壓有方法

高血壓需要積極治療和控制,以免引起嚴重的併發症,那低血壓需不需要就醫治療?

在 德國和澳洲,大約17~20%的人有低血壓問題,而且被當做是一種疾病處理。不過在美國和台灣,醫生們多數認為「慢性低血壓」( 血壓一直維持比正常值低)只要沒有立即危險,或特別明顯的症狀(如意識不清、昏倒),並不用積極治療。但如果血壓突然異常,掉得比平時的血壓低很多時,就 需要就醫找出血壓突然下降的原因。

日常生活裡有一些方法有助於把血壓拉高一些,血壓偏低的人可以試試。

■吃胖一點

體重和血壓關係密切,通常體重增加時,血壓也隨之升高,所以體重超重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相反地,血壓低而且太瘦的人(例如BMI小於18.5)可以吃胖一點,達到理想體重來升高血壓。

■吃鹹一點

不是每個人都要限鹽,血壓低的人吃稍微鹹一點無妨,「大概吃得像外面餐廳煮的口味,」程惠政建議。另外像運動、大量流汗之後,低血壓的人可以喝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鈉。

■避開低鈉鹽

市售的「低鈉鹽」、「健康美味鹽」是以鉀取代一部份的鈉,而鉀有輕微降血壓的作用,因此,血壓本來偏低的人當然不適合用這種鹽調味。

至於血壓正常或高血壓的人,醫生也不建議用「低鈉鹽」,尤其腎臟病人、排尿功能障礙的人吃了這種鹽更危險,因為不容易將鉀排出體外,累積在體內造成高血鉀,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臟衰竭。

■喝充足的水

尤其夏天流汗容易散失水分,加上天氣熱,血管擴張,血壓? 豪荋N會? C一些,如果體內的水分再不夠,血壓會降得更低,所以平時要攝取充足的水分,避免脫水。

■適量攝取咖啡因

咖啡因能讓血壓突然升高,所以醫生會提醒高血壓病人必須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相反地,低血壓的人卻能藉由喝茶、咖啡把血壓拉高一點。

■多做下肢運動

活動下肢時,肌肉收縮能協助靜脈的血液回流,而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使血壓上升,所以低血壓的人應該規律運動,特別要活動下肢,如健走、坐著或站立時抬抬腿,促進血液循環,而不要久站不動。



■多補充營養

營養和血壓也是關係密切,通常營養失調時,血壓也隨之不穩定,所以飲食過於不正常的人容易罹患低血壓。因此,血壓低且飲食常饑餓過頭一吃又吃太多的人,可以適時補充紅豆、蜂蜜或蜂王乳,以避免血壓過低的危險。

■注意降血壓藥的劑量,定期量血壓

高血壓病人要確實按醫生開的劑量服藥,切忌自己任意調整劑量,如果吃了藥有任何不舒服情況,或量血壓時發現血壓變動很大(如降得很低),應該立即明白告訴醫生,看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或換用其他藥物。


參考資料 http://www.ansoul.com/~cpbl/Discuz!/viewthread.php?tid=37257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病理學/Ⅳ型變態反應

IV型變態反應又稱遲髮型超敏反應:與補體抗體無關,是一種以單核細胞侵潤和細胞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徵的超敏反應。臨床常見的有感染性遲髮型超敏反應、接觸性遲髮型超敏反應等。
Ⅳ型超敏反應是抗原誘導的一種細胞性免疫應答。效應T細胞與特異性抗原結合作用後,引起的以單核細胞浸潤和組織損傷為主要特徵的炎症反應。此超敏反應發生較慢,通常在接觸相同抗原後24~72小時出現炎症反應,因此又稱遲髮型超敏反應。此超敏反應發生與抗體和補體無關,而與效應T細胞和吞噬細胞及其產生的細胞因子細胞毒性介質有關。

  Ⅳ型變態反應又名遲髮型超敏反應,是特異性致敏T細胞所介導,其中包括經典的遲髮型超敏反應和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反應,兩者均系致敏T細胞接觸特異 性抗原而引起,分別受到MHC-Ⅱ類和MHC-Ⅰ類抗原的限止。在遲髮型超敏反應中,有其他細胞的參與,其中巨噬細胞為主要的效應細胞。在細胞介導的細胞 毒性反應中,致敏T細胞本身具有效應功能,可直接攻擊靶細胞。Ⅳ型變態反應是各種細胞內感染,特別是結核桿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所致的免疫反應。其 他如化學物質所引起的接觸性皮炎移植排斥也屬本型反應。

1.遲髮型超敏反應遲髮型超敏反應最經典的例 子是結核菌素反應。結核菌素是結核菌蛋白脂多糖成分。對先前已致敏的個體,皮內注射結核菌素,8~12小時後局部出現硬結。一般在1~3天達到高峰。鏡 下可見表皮和真皮淺部有多量單核細胞的聚集和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浸潤血管通透性明顯增高,間質中有較多纖維蛋白的沉積。
本反應的發生主 要由CD4+T細胞介導,當機體再次接觸特異性抗原時,致敏CD4+細胞受刺激,激活分裂並釋放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名為淋巴因子 (lymphokines),淋巴因子和其他細胞因子(cytokines)一樣,通過三種方式產生效應,以促成遲髮型超敏反應的發生,即①自分泌 (autocrine)機制,CD4+細胞分泌白介素2(IL-2)作用於CD4+細胞表面的IL-2受體而使CD4+細胞本身進一步激活、增生並分 泌;②旁分泌(paracrine)機制,CD4+細胞分泌的干擾素(IFN-γ)等作用於鄰近的巨噬細胞,將其激活、聚集並分泌單核因子如IL-1、 PDGF等,導致肉芽腫性炎症的形成和發展;③內分泌(endocrine)機制,使遠處或系統細胞產生效應,例如CD4+細胞等分泌的腫瘤壞死因子 (TNF-α)和淋巴毒因子(lymphotoxin)可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前者增加其前列環素的分泌,使血管擴張,後者使之表達淋巴細胞粘附分子 (ELAM-1)有利於淋巴、單核細胞粘附並游出。

2.細胞毒反應 由CD8+T細胞所介導,此種淋巴細胞又名細胞毒性T細胞(CTL),其溶細胞作用是通過CTL表面的特異性受體對靶細胞表面抗原的識別、結合而受啟動,通過細胞與細胞的直接接觸,最終導致靶細胞膜的溶解和細胞的壞死
因 此總的說來,Ⅳ型變態反應病變的特點是以單個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症和組織壞死。如果局部有些難以降解的抗原刺激持續存在,則在單個核細胞浸潤的基礎上,數 周后可出現類上皮細胞結節,形成典型的肉芽腫。胞內寄生菌(如結核桿菌、麻風桿菌),某些真菌(如莢膜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某些寄生蟲(如血吸蟲卵 的可溶性抗原)感染以及病素感染,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腫瘤免疫等常出現明顯的Ⅳ型變態反應。
需要指出的是免疫反應可通過上述四大類機制引起病變,但以一個疾病而言,由於抗原的特性,機體的反應情況以及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同時或先後出現不同類型的變態反應,將在以下幾種疾病中進一步說明。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吃夠植物營養素 一年可救270萬人性命




吃夠植物營養素 一年可救270萬人性命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1月29日 下午4:36

蔬菜水果攝取量不足,是患病的5大危險因子之一,有50%機率會加速人類的老化、罹患慢性病的速度,此外許多科學實證 也顯示,多吃蔬果可以減少罹患慢性病,美國哈佛大學一份追蹤14年的健康調查即顯示,每天平均吃8份蔬果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降低30%。世界衛生 組織WHO因此推估,如果增加水果和蔬菜攝取量,每天吃夠植物營養素,每年可以挽回多達270萬人的生命。(影音/攝影記者賴羿舟)

現代人多外食 蔬果不足毛病多
營養師劉馨嬬表示,根據最新一次國民營養大調查的結果,國民有40%以上每日外食兩餐,每2名男性中就有1名體重過重與肥胖,80%蔬果攝取不到5份,顯示現代人飲食型態大多走外食路線,蔬果攝取量明顯不足。
蔬果是體積大、熱量低的食物,攝取不足就會缺乏許多人體必需營養素,容易有「亞健康」的問題,亞健康的定義就是在還沒有罹患正式疾病前,身體已經先出現一些例如精神不濟、食慾不振等症狀,如果沒有好好改善,就會成為疾病。

預防慢性病機率 飲食3大方向
國人十大死因之中,有6~7成都與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劉馨嬬營養師也建議民眾可以從3個方向下手:
1.根據2011年衛福部推出一個扇形狀的每日飲食指南,民眾可以根據上面提供的份量來控制每日攝取量。
2.建議攝取「原態食物」,也就是最接近食物本身樣貌的食品,這樣才能完整吸收它的營養素。
3.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像是剛提到的植物營養素就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劑,可以幫助身體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的調整,對於許多因為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亞健康情形,有平衡的好處。

植物營養素 助中和、減少自由基
除此之外,蔬菜水果中的植物營養素不但可以消除已經生成的自由基,還能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減少老化與慢性疾病的產生,同時還可以抗發炎、抗癌防癌、調控基因表現、避免肥胖、預防過敏及心血管疾病。
劉馨嬬營養師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曾推估,如果每個人能夠增加蔬果平均攝取量並補充足夠的食物營養素,每年就可以多挽回270萬條性命,再度佐證了植物營養素在維持身體健康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氣功治乾癬病?乾癬男體無完膚如熟蝦




氣功治乾癬病?乾癬男體無完膚如熟蝦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3年10月24日 19:04
氣功也能治療乾癬?小心判斷錯誤!一名深受乾癬所苦的42歲侯先生,聽信氣功可治療的傳聞,跨海到中國大陸學習氣功,一個月後卻引發全身性紅皮症,身上幾 乎100%出現乾癬症狀,全身脫皮,皮膚紅腫痛,幾乎沒有完整的肌膚,身上多處關節也嚴重變形、無法行動,最後只能躺著被送回台灣治療。


乾癬難根治 紅疹、脫屑、癢痛最煩人
乾癬是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患者會因皮膚過度增生,肌膚出現明顯的紅疹或板塊狀斑點,伴隨銀白色的鱗屑脫落和大小不一的膿皰,病灶處會有搔癢、些微出血的症狀,甚至可能引發全身性發炎疾病,指甲病變、乾癬性關節炎也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乾癬的盛行率約千分之2.35,男性是女性的1.6倍。乾癬的病因並不清楚,目前認為與先天體質有關,且受到後天內外在的環境刺激,如感染、外傷、賀爾蒙、藥物、天氣變化或日曬、情緒波動及壓力等,誘發免疫反應導致乾癬發作。

免疫細胞背叛 攻擊正常細胞致乾癬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用「進化的人種、念舊的美德、邪惡的細胞」來形容乾癬。他說明,乾癬患者皮膚再生及抗菌能力均較一般人強,不容易感染且受傷後復原快,在演化上具有優勢;患者皮膚的免疫細胞擁有超強的記憶性免疫反應,易在相同位置不斷復發,且逐漸擴大病灶。
而「邪惡的細胞」則是指乾癬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會在表皮細胞釋放發炎物質時,失去調節發炎反應的作用,反而「助紂為虐」,釋放發炎物質,攻擊正常細胞,引發更多不適的發炎反應。這也是許多民眾在嘗試免疫調節或增強免疫力的治療後,反而病情惡化的原因之一。
乾癬不是免疫力差 不當進補反惡化
國人常誤以為乾癬就是免疫力低下所引發的疾病,擅自購買宣稱可調整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或大吃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牛樟芝進補,沒想到花了大錢卻賠了健康,導致病症惡化。
相反的可選擇補充調理免疫體質之類的食品如: 珍珠草南瓜子綜合蔬果酵素維生素C藍藻綠藻蜂膠咖啡豆素山竹果粹取物蔬果精萃等,將有助於乾癬的內在症狀調理
醫師提醒,乾癬患者食用任何保健品前,或是秋冬進補前,還是應先徵詢專業醫師,選擇經臨床試驗證實效果且政府核准的藥物,千萬別聽信偏方、亂投醫,以免傷身又傷荷包。
乾癬就像高血壓的慢性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只要患者積極接受正確的治療,透過良好控制,可有效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1029日為「世界乾癬日」,提升生活品質及治療成效,是罹患乾癬病友的長期抗戰,除了能為自己充電,病友之間的加油打氣也是有助於控制病情的良方。 乾癬患者提升生活品質是「戰勝癬境」很重要的關鍵。

冬天寒冷吃補品皮膚問題報到 乾癬患者須遠離地雷補品



冬天寒冷吃補品皮膚問題報到 乾癬患者須遠離地雷補品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0月25日 下午12:45
天氣一轉涼,民眾開始秋冬大進補,藉著溫熱 特性的藥材祛除寒意,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不過此時也是乾癬的好發季節,患者比夏天多了2至3成,而過度進補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醫師提醒,乾癬復發 惡化與免疫力太強有關,平時應避免過度進補,或服用人參、靈芝、冬蟲夏草、巴西蘑菇等成分的藥膳或保健食品。


免疫力太強 乾癬病友別再強補
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所引發的慢性發炎疾病,患者除了會有紅腫、斑塊、皮屑的皮膚症狀之外,還可能有關節炎等共病風險。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秋冬季節是乾癬病情復發、惡化的季節,原因除了與天氣變冷、肌膚乾癢搔抓、日照減少有關之外,可能也與患者過度食補有關。
多數患者以為乾癬是免疫力低下、太弱所致,事實上卻是先天性免疫力和後天的免疫細胞TH1、TH17過度活躍,若擅自過度服用刺激免疫或調節免疫力的藥材或食品,反而會導致病症惡化。
黃毓惠醫師表示,曾有一名中年男性患者,以為含牛樟芝的食品能治療乾癬,花費數十萬購買,連吃幾個月,病症惡化出現全身性紅皮症,病灶面積從原本的10%變成全身90%面積都出現紅、腫、痛、癢。另常見患者食用人參、靈芝等食品或食補,病情惡化而緊急求診。
 
秋冬進補 乾癬病友少碰5種補品
正值食補旺季,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別擅自亂補,以免補過頭傷荷包又傷身。至於哪些是常見的地雷補品,皮膚科醫師也點名含人參、巴西蘑菇、冬蟲夏草、牛樟芝、靈芝的5大保健食品和藥材,都可能因讓乾癬患者免疫力太強而遭殃。
1. 人參:素有「藥王之王」之稱,自古被中醫當作補氣藥材,近年研究發現其含有各種多醣體和人參皂苷,可提升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抗衰防老。
2. 巴西蘑菇:原產於中南美洲,研究發現其含有獨特的高分子多醣體,具有增強體力、促進免疫系統功能的作用,且長期在癌症治療中擔任輔助角色。
3. 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類的名貴中藥材,含有豐富的蟲草素、核酸、多醣體等成分,可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且具有抗腫瘤、減輕疲勞、調節心肺和血脂的作用。
4. 牛樟芝:屬於菇蕈類的一種,成分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和多醣體,被一般人視為「補肝良藥」,也能增強免疫力,改善體質預防感冒,但這對乾癬患者而言卻可能是毒藥。
5. 靈芝:是種蕈類藥材,在古代被視為可長生不老的仙草,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靈芝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和多醣體成分,確實增強免疫細胞的能力,達到抗衰老、抑制癌症細胞的作用,但對乾癬患者而言,吃靈芝補身恐變成「吃苦」。
當然一方面可多補充調理免疫體質營養品如: 珍珠草南瓜子綜合蔬果酵素維生素C藍藻綠藻蜂膠咖啡豆素山竹果粹取物蔬果精萃等,將有助於乾癬的緩減



乾癬天冷發作 別吃麻油雞、羊肉爐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1/15
冬季氣溫低,許多人皮膚容易乾癢、紅腫、脫皮,乾癬患者更是難熬,天氣一冷,就會多出許多紅色斑塊,常走到那裡,白色皮屑就會掉到哪,如同活動式雪人。皮膚醫師提醒,冬天乾癬病患就診率增加三至五成,應該少喝酒、熬夜,含酒精的冬季補品更是吃不得。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許仲瑤指出,國內約有六萬多名乾癬患者,除了皮膚癢痛,外觀嚇人等,還經常合併乾癬性關節炎、指甲病變、虹彩炎、腸道病變等疾 病。乾癬並非單純皮膚病,而是複雜的全身免疫疾病,儘管不會傳染給旁人,但外表過於嚇人,加上肢體疼痛,很多患者無法工作面對人群。
為了不讓自己的外表影響工作,一名20多歲女性乾癬患者選擇電話客服工作。但最近乾癬性關節炎發作,雙手的中指與無名指關節腫痛疼痛,外觀就像一截香腸,連敲電腦鍵盤都有問題,只好請假在家。 
許仲瑤指出,許多乾癬患者手指腫痛,沒辦法撥電話、手機或打電腦,工作當然受影響。就連平常穿衣服最簡單的扣鈕釦、拉拉鍊,都無法處理,也無法綁鞋帶,相當痛苦。
許仲瑤說,最近氣溫下降,洗澡時許多人會把水溫調高,但這可能讓乾癬症狀更嚴重。還有人吃了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含酒補品,隔天起床身上多出許多紅色斑塊,不斷地掉白屑。
許仲瑤強調,乾癬無法根治,但透過外用藥膏、口服用藥、照光或生物製劑等治療,都能妥善控制病情。日常生活方面,乾癬患者應注意皮膚保養,洗澡水不要過熱,浴後使用溫和不刺激的油脂或乳液避免皮膚乾裂。如果患部出現皮疹發癢,千萬不要用手抓,以免病情惡化。

認識濕疹才有方法解決溼疹

被濕疹困擾嗎?認識濕疹才有方法解決溼疹
濕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對稱分佈。急性期好發于頭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暴露部位,嚴重時擴展至全身;慢性期好發于手、足、小腿、肘窩、股 部、乳房、外陰。濕疹的病因雖然很複雜,但與遺傳、免疫、環境、生理、藥理均有關係,其表現形式是綿延不斷,此起彼落,自體播散,甚至可遍及全身,但濕疹 並不傳染,如果經久不愈,多數可自體擴展。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佈,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佈。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濕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對稱分佈。急性期好發于頭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暴露部位,嚴重時擴展至全身;慢性期好發于手、足、小腿、肘 窩、股部、乳房、外陰。濕疹的病因雖然很複雜,但與遺傳、免疫、環境、生理、藥理均有關係,其表現形式是綿延不斷,此起彼落,自體播散,甚至可遍及全身, 但濕疹並不傳染,如果經久不愈,多數可自體擴展。
  【臨床表現】濕疹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 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鱗屑,而 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 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由於主要皮疹形態、發生部位和發病原因不同,臨床上常用不同命名。各種命名基本都包括在急性、亞急性、慢性3個階段內。由於特定的環境條件或致病條件,有些部位的濕疹,有其各自的特點。

1.滲出型濕疹:
 
  滲出性濕疹
  滲出型濕疹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于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
  
2.乾燥型濕疹:
  乾燥型濕疹
  乾燥型濕疹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于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3.兒童濕疹:

  兒童濕疹
  兒童濕疹是一種兒童過敏性皮膚病。兒童皮膚發育尚不健全,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濕疹反應。
  
4.乳房濕疹:


  乳房濕疹
  乳房濕疹多見於哺乳婦女,乳暈濕潤、糜爛、結痂,時間稍久可增厚,發生皸裂,喂奶時疼痛。長期不愈。皮下有硬結者,應考慮併發濕疹樣癌的可能。所以,對乳房濕疹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
   
5.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急性者有腫脹、流水、結痂。慢性者則增厚、苔癬化,甚癢並易復發。常與局部多汗,外陰刺激、神經內分泌障礙、慢性前列腺炎等有關。
  
6.女陰濕疹:

  女陰濕疹
  女陰濕疹多見大小陰唇及附近皮膚紅腫、糜爛及慢性增厚,甚癢。常與黴菌性陰道炎、白帶增多及內分泌紊亂有關。
   
7.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肛門周圍濕疹急性期紅腫、糜爛,慢性期呈浸潤、肥厚,甚至發生皸裂。奇癢且痛,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搔抓,皮膚可變厚或變薄,萎縮發亮。兒童肛門濕疹多與蟯蟲有關,成人多與痔瘡、多汗有關。
  
8.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發生於手掌部易浸潤增厚,過度角化形成皸裂。手指端濕疹常反覆發生水皰、結痂、增厚、脫屑,累及甲床部可影響指甲發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觸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濕疹加重。
  
9.腿部腳部濕疹:
  腿部腳部濕疹
  腿部腳部濕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癡、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10.皸裂性濕疹:
  皸裂性濕疹
  皸裂性濕疹與過敏有關,由日常生活中接觸清潔劑、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過程中,精神創傷、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病因及發病機理】濕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相當複雜,涉及體內、外多種因素。是發生在皮膚的一種遲髮型變態反應。本病常發生於具有過敏素質的個體。凡有此素質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 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此外,濕疹的發生,有時還可能與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消化不 良、腸道疾病、新陳代謝異常等有一定的關係,總而言之,濕疹的發病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臨床上也可見到,堅持鍛鍊身體或環境的改變,使濕疹病損減輕或 自然消退。其易復發原因與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質的多源性密切相關。
   
【中醫防治原理】中醫對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瘡”相當於泛發性濕疹,“面遊風”相當於面部濕疹,“旋耳瘡”相當於耳部濕疹, “乳頭風”相當於乳頭濕疹,“臍瘡”相當於臍部濕疹,“繡球風”“腎囊風”相多於陰囊濕疹,“四彎風”相當於肘窩與膝窩濕疹,“鵝掌風”相當於掌部濕 疹,有的掌部濕疹以皸裂為主要表現,重者可裂的皮開肉綻,奇癢難忍,連手都不能彎且曲,稱為皸裂性濕疹。“濕臁瘡”相當於小腿濕疹,又稱淤積性濕疹。“肛 門圈癬”相當於肛門濕疹。中國醫學認為濕疹是由於稟性不耐,風熱內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而成。其中“”是主要因素。由於濕邪粘膩、重 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故而在治療上應對症治療,以化為主,外治內調綜合治療。而且濕疹引起的內因各種各樣,表現的外症又各不相同,如能區別治療,加強針對性,治療濕疹無疑事半功倍。臨床驗證,採用中藥外治加內治法來治療濕疹,效果顯著,成功率其高。如:王老濕康寧、皮膚老偏方濕疹專用、薛御 醫濕疹膏等配合皮膚病血毒丸、濕毒清顆粒等健脾祛濕,養血祛風中藥口服。而慢性濕疹是由於營血不足、濕熱逗留,以致血虛傷陰,化燥生風,風燥濕熱鬱結,肌 膚失養所致。所以治療上也以長期體質調理為主,切不可心急。
   
【診斷與鑒別】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佈,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亞急性損害介 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症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後發皮疹。 苔蘚樣變明顯,皮損乾燥、一般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好發于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可耐受多種藥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療】目前西醫對濕疹尚無特效療法,多採用對症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藥物治療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珍珠草南瓜子綜合蔬果酵素維生素C藍藻綠藻蜂膠咖啡豆素山竹果粹取物蔬果精萃等合用。外用藥劑型依據臨床皮損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 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若苔蘚樣變者多擇泥膏、軟膏、乳劑、涂膜劑、酊劑及硬膏等。
   
【注意事項】儘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 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儘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鬆、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
  

常吃玉米、蓮子和山藥改善濕疹


 

常吃玉米、蓮子和山藥改善濕疹
2010年07月20日 08:59:25  來源: 新京報   編輯: 楊靜

 二至三個月嬰兒,常發于面部、胸口、大腿及屁股(包尿布的位置)、肘外側、膝前;一兩歲幼兒,常發于頸、肘內側、膝後、腳跟。
 
成人濕疹常見于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布。(圖/林軍明)

    ■用藥須知 對症選用外用藥劑
    明顯紅腫、滲出多者宜選溶液冷濕敷;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
    入伏後,高溫高濕的空氣很容易誘發皮膚病,濕疹就是夏季常見且“難纏”的一種皮膚病。

    失眠勞累可誘發濕疹
    濕疹早期常表現為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以發現的小水皰。隨著病情的加劇,一般會表現為大片滲液及糜爛。伴有劇烈瘙癢,易反復發作。協和 醫院皮膚和性病科主任醫師鄭和義表示,濕疹的發病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指個人體質,與遺傳有關,可隨年齡和環境改變,敏感性體質者更易患濕疹。此外憂慮 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也會誘發濕疹。而外因則主要是人體所接觸的外部環境,比如化粧品、人造纖維以及某些食品。濕疹易反復發作,患者要堅持治療。
    目前西醫對于濕疹的治療以服用抗組胺藥物為主,可以配合服用一些鎮靜劑和維生素C,還可以使用外用藥劑,或有益代謝的保健品。

    防濕疹孕婦勿過度保暖
    濕疹的發病人群較廣,孕婦和嬰兒更應該注意預防濕疹的發生。懷孕中因皮膚過敏引發的妊娠疹常常讓孕婦較為痛苦,且治療過程比較復雜,所以更應注意預防。張廣中 表示,孕婦的起居護理要注意皮膚衛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身體。盡量使用全棉的內衣,不要過度保暖,保證充足睡眠。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 力。還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嬰兒濕疹通常被稱為“奶癬”,多發于3歲之前。北京兒童醫院前護理部主任護士徐潤華表示,因為痱子和濕疹的外部表現很像,所以很多媽媽往往難以發現自己孩子得 了濕疹,以致延誤了治療時間。痱子一般會有發白的小尖,易出現在額頭、後背,時輕時重。如果小疙瘩是慢慢出來的而且長時間不退,就可能是濕疹。得了濕疹的 嬰兒大多皮膚粗糙。濕疹比痱子更難治愈,所以媽媽們要對濕疹引起足夠的重視。

    ■ 飲食紅黑榜
    健脾利濕食品可改善病情
    紅榜:蓮子、扁豆、山藥、玉米等食品健脾利濕,經常食用可改善濕疹病情另外珍珠草南瓜子綜合蔬果酵素維生素C藍藻綠藻蜂膠咖啡豆素山竹果粹取物蔬果精萃等也都頗具改善效果
    黑榜:酒、辛辣煎炸的食物及刺激性食品,此外,蝦、蟹、牛肉、牛奶、豆類不宜多吃,其中所含高蛋白難以分解。
   


牛皮癬偶而發作,脂漏性皮膚炎常常發作,濕疹不間斷...這到底該怎麼辦?


 牛皮癬偶而發作,脂漏性皮膚炎常常發作,濕疹不間斷...這到底該怎麼辦?
乾癬又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男女老幼都可能發生。
                                                                                                   牛皮癬特徵
                                                                   異位性皮膚炎

其特徵是,可看到一個個、大小不一、境界顯明的紅色斑塊,有時融合成一大片,苔癬化的 溼疹,上面卻覆蓋著銀白色的乾燥鱗屑。如果用力搔抓,就會出現點狀出血,主要的病理變化在表皮的新陳代謝上,比正常人快了好幾倍,所以角質層常有角化不全 的現象,輕輕一抓就有銀白色的鱗屑滿天紛飛。

                                                  錢幣形濕疹
乾癬好發於髮際、指(趾)甲、頭皮、四肢伸側、軀幹和會陰部等部位,通常在天氣較冷的時候發作,等天氣一熱,症狀又減緩下來。外傷、感冒、長期生病、亂服藥物,或精神上、情緒上的不平衡(像睡眠不足、熬夜、太勞累或精神壓力很大)都容易誘發乾癬發作。
蕁麻疹
西醫較常使用類固醇,但容易出現多毛、皮下瘀青、血管增生、皮膚萎縮且較易受到黴菌感染,長痘痘等副作用;至於光照療法在過量使用下,則易導致紅皮症,甚至皮膚癌,在療程結束後,皮膚會迅速反彈,又得從頭開始治療。
                                                                                      脂漏性皮膚炎
中 醫的做法是內服、外擦及針灸等三方面一起進行。除了依個人症狀開給內服藥來提升與調節免疫力外,還使用外用藥皂(可清潔敏感的肌膚與促進皮下血液循環), 及外擦藥膏(軟化過厚的角質層,以便藥效滲入皮膚底層,加速皮膚吸收與復元);針灸方面則採用穴位埋線來激發人體免疫功能,調節身體有關臟腑器官平衡,可 扎足三里、三陰交、腎俞等強壯穴來補強免疫功能缺失。
                                                            毛囊炎
其實最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找出誘發因子,協助與修正患者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避免 病情拖泥帶水、糾纏不清。患者最好控制體重,保持 BMI(身體質量指數)在24以下,不可過胖,已過胖者要積極減重;每晚最好11點前就寢,最晚也不要超過12點,以免加重肝腎負荷而使病情復發或加重。 飲食清淡簡單,吃得越天然越好。
同時也多補充攝取關於排毒與增強腸代謝的食品,包含綠藻,藍藻,蔬果精萃等有助皮膚的病癥減緩及改善!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綜合纖維素"如何有效運用?


"綜合纖維素"如何有效運用?

綜合纖維素是依據人體維持健康所需的營養,嚴選含多種綜合天然機能性纖維素,營養均衡豐富,可幫助改變細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的獨特綜合營養飲品。內容選用燕麥萃取纖維素、甜菜萃取纖維素、柑橘萃取纖維素、洋車前子殼粉等。
綜合纖維素不是一般的穀物粉或是蔬果粉,而是使用多種精選的機能性纖維素,再加上木寡糖等高性能寡糖調配而成,保水性完整溫和漸進,不易引起惱人的脹氣和腹瀉痛,達成不知不覺中排便順暢的目的。
 所含的成份都是適合長期食用的,而且吃的越久,機能性越好,是一個〝既治標又治本〞的腸胃道調理好方法。(PS.為了好達成好的效果建議還是儘量使用粉劑!)

綜合纖維素使用注意事項
1.       食用綜合纖維素一定要伴飲足量的水份,才能有正確的效果,否則就白吃了。因為這些機能性纖維素和寡糖,保水率強大,有足量的水份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沒有充足水份,它們還會從環境中搶奪〝水份〞,水份不夠可能造成〝反效果〞。
2.       綜合纖維素不含緩瀉成份,所以其助益會在食用後24~48小時才會顯現,請耐心等候,但等待期間還是要持續食用綜合纖維素和喝足夠的開水(1天1500~2000cc以上)。
3.       綜合纖維素不含益生菌成份,因為這些機能性纖維素可能會吸潮,誘發〝休眠中〞的益生菌萌發質變,如需要伴食益生菌,應採額外添加方式,而且是要在吃的當下才合食,不可事先混合存放,如此才可確保益生菌的效價,機能性纖維素和益生菌分開包裝存放才是〝正確有效〞的作法。
4.       有些人初期食用綜合纖維素會產生水狀糞,此時可減少食用量,食用一段時間後糞便會漸漸成型,這段時間伴食綜合益生菌也是不錯的方法。
5.       同時適量的補充綜合維它命、鈣片,助益更佳,但不要一起食用,應間隔4小時。

綜合纖維素建議用法
1.每日1~2次,每次10公克(2大匙),加入開水、果汁、飲料或精力湯中食用,早或晚,空腹、餐中或餐後皆宜。(意思就是隨時都可食用,最重要是用量要夠,每天10公克以上,同時水份要充足,每天1500cc以上)
2. 如食用錠劑,每次10錠,每日2次,可直接吞食或咬碎後食用,記得搭配足量開水。
3.搭配綜合益生菌食用,助益更佳。